二、新零售是营销动作逐步下沉的结果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受消费者需求、厂家供应能力、市场竞争等要素的影响,市场逐渐成熟,厂家的动作逐步下沉。纵观过去的发展史,国内市场营销动作经历了四个阶段。

(1)产品优先阶段。

在改革开放初期,居民消费力迅速爆发,以“小三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和“大三件”(冰箱、电视机、洗衣机)为代表的消费品迅速进入千家万户。彼时中国处于物质短缺的时代,供不应求,只要有产品,便不愁卖,工厂甚至经常会出现渠道商提现金在工厂排队抢货的局面。

接下来,供应逐步充足,竞争转向生产的“规模效益”:谁规模更大,谁的综合成本就更低,从而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如格兰仕微波炉。

(2)渠道运作阶段。

随着生产的企业越来越多,竞争出现,厂家开始主动走出去,开拓分销渠道,并以渠道商为主体开拓终端,批发放货,对终端的质量、运营没有太高要求。渠道成为决定销售成败的关键要素,依托物流集散地为中心,全国出现了大量的分销市场,如武汉汉正街、沈阳五爱市场等,典型的模式如美的电器的渠道模式。

(3)终端运作阶段。

渠道批发成为主流后,各品牌在批发市场竞争趋于同质化。一方面,厂家开始关注终端、强化终端专卖店的建设和运作,如TCL速度抗击长虹;另一方面,以国美、苏宁为代表的卖场蓬勃发展,同时格力、美的也在专卖店建设上加大投入,大家电、建材等依托终端的行业也蓬勃发展,市场从渠道运作进入终端运作时代。

(4)用户运营阶段。

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也越来越理性,传统的终端销售、促销模式已经难以打动消费者,终端对消费者的运营从“眼睛、耳朵”到消费者的心智认同,让消费者从思想、心灵上认同品牌,从而实现用户的好评、复购、转介绍等,如海底捞、孩子王。

竞争是营销要素逐步下沉的核心动力。从产品为王阶段到用户运营阶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区域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但是整体而言遵循这样的下沉趋势。一个新生模式从诞生到发展成熟,随着市场的发展,优秀厂家出于竞争和市场开拓的需要,动作逐渐贴近消费者,从而拉动了整个营销要素的下沉和升级。

消费升级、技术升级、产业升级加速了用户运营时代的到来。随着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增强、理念升级,传统的大分销模式和店销模式都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深度需求,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普及,第三方物流的蓬勃发展,厂家精益化、定制化生产成为现实,加速了新零售时代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