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天时以谐人事

我们再看下一个内容:“四曰协用五纪”。《洪范》“九畴”的第四畴,就是协调、掌握和运用好“五纪”,即“岁、月、日、星辰、历数”这五种跟天象运行有关的时间计数方法。中国古人深知“得天时以谐人事”的道理,所以通过对天象观察,从“五纪”的角度进行总结,形成一套非常精密有效的历法,使人间社会按照天文历法的演绎来运转,从而有条不紊、和谐周全。

“岁”,就是年岁,是古人对太阳的周期性观察所得出的时间概念。人的寿命以百岁为限,就时间的计量跨度而言,以年岁作为基本周期来计量,可以说最为适宜,也最为重要。我们看无论古今中外,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传统中,都是以年岁作为最主要的计时单位。

岁以统月,以一岁来统摄大约十二个月,这是通过对月亮运行的周期变化进行观测,然后与年岁配合形成的计时单位;月以统日,以一月来统摄大约三十日。然后以年、月、日为基本构架,形成这是我们日常应用最广泛的计时系统。

“星辰”,在这里就是指中国古代使用的“时辰”。当然,星辰运行在天,这也是古人观测天象的结果,列星在天区中分布,并随时间有规律地变化位置。古人因此将一日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分别用十二个地支来代表,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历数”就是把“年、月、日、时”这四个时间计量单位统合一体,形成一整套可以灵活运用的数理模型。中国古人以干支纪年,十天干加上十二地支,相互配合就形成六十甲子,然后不断的循环计历,故称之为“历数”。中国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一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每一月的朔望晦弦、阴晴圆缺,每一天的昼夜交替、阴阳变化,都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息息相关。古代圣王们要想让天地和谐、人间太平、社会安宁,就得非常精确地“协用五纪”,在这样一个完整历数的框架下,安排整个社会运转的规则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