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从 “钢丝上的大象” 到 “绝世本领”:转型的三重思考
医药从业者的转型可类比 “大象走钢丝”,需回答三个核心问题:
过去:如何走上钢丝? 进入行业的原因(专业背景、家庭影响、逐利心态)决定了初始路径;
现在:如何优雅行走? 已身处行业,需通过方法与思路提升生存质量(如专业化技能、合规管理);
未来:如何练就绝技? 着眼长期,培养不可替代的核心能力(如数字化营销、价值共创)。
转型不是转行,许多从业者尝试转向其他行业后又回归医药领域 —— 因为医药行业的专业壁垒与需求刚性仍具优势。关键是在行业内实现升级,而非逃离。
3.2 过冬的六种姿势:企业转型的具体策略
面对行业寒冬,企业可借鉴以下六种 “过冬姿势”,从 18 种策略浓缩而来:
冬眠:收缩业务,减少投入,保存实力;
调整:优化业务结构,“断臂求生”(如砍掉不合规业务);
迁徙:转移业务形态(如从传统代理转向学术推广),或 “另起炉灶”;
优化:模式创新,“鸟枪换炮”(如引入数字化工具);
扩张:逆势增长,抓住政策红利布局新领域;
重构与重生:彻底重塑业务逻辑,实现从 “旧我” 到 “新我” 的跨越。
案例:某医药代理商在集采后,放弃传统带金销售,转型为 “专精特新 CSO”,聚焦某一治疗领域的学术推广,通过专业服务与医院建立长期合作,反而实现业绩增长。
3.3 可把握的三大核心:政策、产品与团队
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企业应聚焦可改变的要素:
•
政策:无法改变,但可预判趋势(如医保支付改革方向),提前准备;
•
产品:难以改变本身,但可通过专业化推广改变医生对产品的认知(如传递临床价值、差异化优势);
•
团队:最易提升,通过系统训练将 “草台班子” 打造成 “正规军”(如合规推广培训、数字化工具应用)。
关键逻辑:不要被政策的不确定性困扰,而应深耕市场 —— 客户需求、团队能力、产品价值才是业绩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