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商业活动中最复杂的一种,并购重组关涉很多学科领域和众多问题。能够全面而深入地讨论并购重组问题的作者,必须熟悉甚至精通经济、金融、管理、会计、税务和法律等多学科领域知识,并做到各学科知识间的融会贯通。这要求非常高。
在中国的并购文献资源库中,就有这么一部堪称集大成者的著作,这就是由张新先生主编的《中国并购重组全析:理论、实践和操作》。该著洋洋洒洒,2160页的篇幅,是到目前为止中文并购重组类最大规模的专业著作。在这部鸿篇巨制中,作者用心构建了一个体系相对完备的并购重组知识和理论框架,在理论与实务、传承与创新、境内与境外经验及正论与辅助文献等之间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并且在轻重缓急方面平衡得较好。
正如作者在前言中表示的,该著力图以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和资本运作为核心,为理论界和教学部门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并购重组理论框架体系,为立法和监管部门的工作提供基础研究,更重要的是为实务界开展并购重组业务提供比较全面的理论指导和操作指南。
从实际结果来看,作者的目标基本达到。在这部庞大的著作中,作者从经济学、法学、金融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着手为并购重组搭建了一个大致的框架,分享了国内外的相关经验,也详细介绍了并购重组各项业务的实际操作流程。
中国国内的相关研究还在学习借鉴过程之中。作为处在并购重组理论和实践最前沿的专业从业者,作者勇于接受挑战,承担起这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工作,其精神和努力实在值得钦佩和赞赏。包括理论架构在内的这部著作的体系由四大部分组成,分别是理论、实践和创新、操作和案例及辅助资料。与其他同类著作比较,该著在系统的完备性上明显要胜出很多。
尤其需要肯定的是,这部著作在如下四个方面实现了有机融合,不仅使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以增强,也提升了整体的质量。
在理论与实务方面,该著没有走极端,即既不偏重理论,也不偏重实务。作者在汲取世界各国并购重组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中国并购重组的实践,提出了一些理论上的构想和实务中的一些可行的做法,对中国并购重组中的各种行为或方式,包括信托融资方式收购、托管方式收购、司法裁决和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层收购和员工持股计划、外资对中国上市公司收购、中资企业对境外企业收购,以及吸收合并、回购、分立、剥离、破产和反收购等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
在传承与创新方面,作者在其努力中也没有偏废,意识到了两者之间的必然关联。在这部著作中,虽然大部分内容是在重述或阐释既有的理论和实践,但是作者也用了不少笔墨在概括和总结中国在并购重组方面的创新发展,特别是针对中国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及其并购重组的多种行为或方式,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思考。
在境内与境外经验方面,该著兼顾到了相互的平衡。这包含两层意思。其一,中国上市公司在境内和境外所进行的并购重组活动;其二,国内的经验和国外的经验。这一点着重体现在对以下问题的讨论中:控制权市场、并购重组的法律和监管、并购重组中的资产评估、并购重组中的支付和融资、信托投资公司在上市公司收购中作用、管理层收购、杠杆收购及员工持股计划,等等。另外,对相关案例的介绍和分析,大体上也保持了境内与境外的某种程度的平衡。
在正论与辅助文献方面,篇幅比例大致相当,彼此相得益彰。该著中的辅助文献主要包括统计数据、流程图示、案例分析、实例展示、法规规定、专业词典、中英文参考文献及相关法规汇编。其中,大部分的内容十分精彩,或信息含量大,或深入浅出,对于理解抽象的理论问题帮助甚大。特别是众多如“上市公司重大购买、出售、置换资产操作流程示意图”之类的图表,在并购重组从业者的业务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该著所包含的并购重组相关的法律法规,大约占有整部著作的四分之一,截至该著出版之时,应当是非常完整的,非常方便并购重组理论和实务工作者参考或查阅。
总体上看,《中国并购重组全析:理论、实践和操作》一著在中国的并购重组研究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它之前,相关的研究侧重学习和借鉴外国的经验;在它出版之后,关于中国并购重组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开始形成气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这部著作在将国外的经验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方面引领了后来者前行的方向。
这是一部值得并购重组参与主体公司管理层、并购重组中介机构人士、立法和监管部门工作人员、教学和研究人员及学生拥有和学习的优秀的并购专业著作。
当然,这部著作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比如该著出版于2004年,很多并购重组相关的法规后来都有修订,还有一些新的法规陆续制订和生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该著法规汇编部分的时效性。不过,这不是作者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