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企业家准备出售其精心经营的企业时,其心里首先浮现的便会是“我的公司可以卖多少钱”。并购历史上大量的失败案例告诉我们,如果不能对企业估值定价有准确深入的研究和把握,那么并购这道坎可能会导致难以估量的损失。然而,只有极少数深谙估值技巧的人士懂得如何使之在公司财务报表分析和决策环节产生效用。
在《估值的艺术——110个解读案例》一书中,有着优秀投资咨询业绩的作者尼古拉斯·斯密德林解析了110个知名公司的实际案例,包括可口可乐公司、苹果公司、星巴克公司等,将枯燥的估值方法和数据提升为一种艺术,使读者能够津津有味地品赏商业世界企业估值的必要知识和常用的工具技巧。
在投资过程中,只有以“低于企业价值的价格”投资,才能大大提升投资成功的概率。因此,正如作者在全书中向读者传达的一个理念——“估值是一切投资决策的灵魂”,正确为企业估值便成为投资最核心的内容。在本书中,作者以清晰的脉络和强大的逻辑思维,辅以浅显易懂的表述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企业估值的本质和技巧。透过本书,我们能轻松地习得估值的精髓,并从中总结出企业估值三大步骤。
第一步,剖析公司的财务报表。据了解,在美国99%的男人看《花花公子》杂志作为娱乐时,股神沃伦·巴菲特的娱乐方式却是看公司年报。他认为,每个公司的财报中都藏着一桶金,要靠投资者对其中的价值进行深入挖掘。然而,要想看懂企业财务报表并非易事,报表中大量晦涩难懂的概念术语、运算公式及财务分析成为初学者的拦路虎。
因此,作者有的放矢,这本书将帮助初学者循序渐进、轻松自如地掌握财务报表的相关基础知识,迅速捕获财务报表中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信息。而对于财报中每一个关键概念,作者摒弃教科书般枯燥无味的介绍套路,而是采用实战案例解说这种简单易学的方式,将其化繁为简,例如书中引用了利洁时集团的利润表说明毛利率的计算法则,列举了家乐氏公司的现金流量表以展示自由现金流的运算公式等。
吃透这本书,企业及投资人士既能理解其中的重要概念,又能学会如何分析财务报表上的关键数据,从而利用这些财务信息做出正确决策,可谓一举多得。
第二步,分析企业的商业模式,从而抓住其盈利本质。正如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言:“在某种程度上,只有在企业定性调研的基础上,量化的数据才有使用价值。”的确如此,如果说企业的估值数据部分是硬币的一面,那么硬币的另一面则是由企业定性特征构成的商业模式。
从本质上而言,企业估值所依据的各种经营比率归根结底是由其商业模式所致。实际上,企业估值的艺术性,真正地体现在商业模式的分析上,因为这些定性特征无法精确界定,也不能量化。为此,作者将整本书的逻辑思路设定为将定量的事实和定性的特征有机地融为一体,并在第五章借助如SWOT行业分析、波士顿分析模型等各种分析工具,手把手地指导读者如何分析商业模式,其中所展示的一些分析图表更是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三步,找到企业估值工具,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虽然乍一看目录,本书明确涉及公司估值工具的只有一个章节,但实际上,本书前面几章介绍了许多的估值比率及重要的财务指标,为第八章众多估值方法的运用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石。这些内容之间环环相扣,每个章节都是建立在前一个章节之上,使读者对企业的内在价值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如今商业领域中关于公司估值的入门书籍汗牛充栋,要么过于专业而千人一面,要么相对浅显难见权威。初学者能够被激发兴趣轻松入门,从而活学活用企业估值中蕴含的专业财务知识和技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这本恰如其分地填补了这个空白。对此书,Flossbach Von Storch AG创始人伯特·斯洛斯巴斯称赞道,“对于长期投资所需的技能,尼古拉斯的书提供了翔实的内容。它既是初学者的指南,也内含老手的新知。”
总的来说,本书字数虽然不多,内容却极具价值,关于公司估值的全部思想都被一一展现,分析严密、清晰,而且充满智慧。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结合十分紧密的著作,尼古拉斯·斯密德林的真知灼见对涉猎估值的每个人都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金融专业人士、投资者,还是并购专家、创业家,都会从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