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末到两晋南北朝,佛教进入了中国,并逐渐在乱世中慢慢成熟起来。那个时代名僧辈出,比如鸠摩罗什、道安法师、慧远大师、僧肇大师等等,都是中国佛教早期的奠基性人物。
进入唐代以后,佛教的发展如日中天,而儒家学术则退出了学术视野的中心,唯一能够撑起门面的人物,就是韩愈、李翱,这是整个唐代儒家中最突出的两位。儒家的道统之说,就是韩愈提出来的,他写了《原道》这篇文章,叙述了儒家的道统传承。虽然说这两位人物在儒家中很突出,可相对于佛家人物,尤其是禅宗来说,他们的光芒就逊色、暗淡多了。初唐时期的玄奘大师,那是光芒万丈、彪炳千秋的人物;禅宗自六祖慧能以后,他的继承者马祖、石头、百丈、药山、南泉、赵州这些大禅师,都是叱诧风云的一代宗师。从中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唐代的禅宗也是一座不可逾越的高峰。
虽然儒家在唐代处于弱势地位,但韩愈和李翱的影响力,到了宋代就逐渐体现和发扬出来,因此在儒学传承上,韩、李二人还是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的。在他们的启发之下,宋代的新儒学得到了确立和发扬。宋代儒学同时也吸收了禅宗和道家思想,其迅速确立和蓬勃发扬,与兼收并蓄的精神是分不开的。自宋代以后,儒家重新回到了中国文化的正统地位,一直到清末的几百年时间,中国文化都是以儒学作为主干的。
在宋代堪称大儒的人物,可以说是群星璀璨。大贤范仲淹以后,最著名的有“北宋五子”,以理学著称。从周敦颐开山,然后是二程子——程颢、程颐兄弟,还有张载、邵雍,这五位大儒可以说是支撑了整个北宋儒家学术的天空。当然,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苏轼等人,也是风云际会的人物,也都堪称北宋的儒学大家。进入南宋以后,儒家的道统不断,出现了朱熹、陆九渊这样的大儒,他们的思想碰撞、文化辩论,在中国思想史上也是很著名的事件。
两宋以后,明代也有著名的心学大师王阳明,还有明末三先生——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些都是逐逐渐渐往近代走的人物了。总之,两宋以后,继承儒学圣贤道统的人物非常多,儒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影响延续到今天。
到了今天,很多人觉得传统文化衰落得太厉害了,相对于历史上这些辉煌时代,的确是如此。但是,我们从近年中国文化复兴的势头上来看,首先复兴的是佛教、道教,在国家恢复宗教政策以后,又迅速发展起来了。从社会思想文化的主流来说,儒学作为核心的地位仍然是不变的,只有儒学真正复兴起来,才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