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销的本质是以量补利,把利润放下来,把销量做上去,下挫的价格与上扬的销量,两条线的交汇处,就是经销商口中的“保本点”,经济理论中称之为“损益平衡点”。
其实,经济学中的“损益平衡”概念,和经销商口中的“保本”说法是有差异的。损益平衡是与过去同期的赢利情况对比,经销商的保本是与进货成本的比较,很显然,经销商的底线更低一些。即便如此,由于经销商很少算细账,一场活动下来,到底赚没赚钱,估摸算个大账,肉烂了都在锅里。只是肉在锅里炖久了,也就化了。
第一个问题:一场促销活动,到底成不成功,判断标准是什么?
我们首先要想明白,为什么要做促销?一定是做促销比不做促销好!过去三天,每天亏1000元,现在三天,每天能赚1000元,所以我们要做促销;过去三天,每天只能赚1000元,现在三天,每天能赚2000元,所以我们要做促销。以损益平衡做参考,包含了亏与赚的多种情况,计算方式更灵活。
以保本为参考线,就改变了经销商开店的初衷。开店不是为了保本,而是赚更多的钱。
第二个问题:一场促销活动不成功,最大的问题可能出在哪儿?
100个不成功的经销商,99个会说,是销量不够。换个维度理解,就是人流量不够。但顺着这个意思细究起来就有意思了。因为人流量不够,可能是因为宣传不够、折扣不够,而这些都能归结到费用投入不够。而一旦增加费用投入,就需要更大的销量来弥补。这似乎成了一个死循环,无解。
现在经销商为什么还愿意做促销?是因为一旦做活动,多少还有些流量,流量的成本和流量的收益感觉上还能平衡。只是随着获客成本的不断增加,即使轻资产如线上的天猫,获客成本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靠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流量思路,不计成本的、粗放式促销增长的窗口越来越小,经销商促销的精细化脚步已经越来越近。
促销精细化,无外乎抓两头,一头是投入,一头是产出。是用投入定产出,还是产出定投入?这是两种不同的经营思路。
在各行各业突飞猛进,经济环境一片大好的情况下,以产出定投入,大干、快干的思路容易跑马圈地,先发制人;但是在行业增长遇到瓶颈,经济增长呈平稳状态时,以投入定产出,更易于企业的稳健发展,直白点,就是活得更健康些。
新经销,正是经过国内经济近四十年的高速发展后,在面临经济新常态时,所需要做出转型和升级的群体。
做一场赚钱的促销,也正是基于用有限的投入来画出增长的基线,也就是底线。然后再按照目标设定、目标分解、资源匹配、计划考核的四个步骤,来控制促销的节奏。
促销投入也分为两块:一块是价格的投入,也就是利润的折损;一块是费用的投入,也就是价格以外的其他费用。这两块投入的多少,决定了需要提升多少增量来弥补利润的损失,这也是构成精细化促销的基础。
我在《用数字解放营销人》一书中,已经演示过主动降价、竞争对手降价、厂家涨价等三种形式的价格折损,推导出来最低增量;也演示过由于需要费用投入,导致的增量变化。其实,无论是价格的折损,还是费用的投入,都可以归纳为以下这个公式:
多赚钱的临界值(销量增长比率)=×100%
公式的左边:是此次活动的目标增量比率,也就是活动需要达到的最低增量。只有完成这个指标,才能保证促销前赚的钱与促销后赚的钱一样多;如果能够超过这个增量,每一台增量都是新增的利润。
公式的右边:浓缩为两个指标,即单品投入的变化值和新的单品毛利。无论是厂家涨价(或是降价)还是自己涨价(或者是降价),都可以很直观地体现在单品投入的变化值上;如果因为有费用的投入,可以将费用分摊到原销量上,依然体现为单品投入的变化。
相对应,因为涨价(或者降价)、费用投入等因素,单品的毛利也会有对应的变化,即有新的单品毛利产生。
抓住了这两个指标的核心,就不必为促销管理的诸多因素所干扰,化繁就简,快速找到促销增长的底线。
举例:比如说某型号产品原月销量是100台,原毛利是2000元。经销商准备做一场持续一个月的特价款的促销活动,将该型号产品直接降价1000元。要保证经销商在促销前和促销后赚的钱一样多,这次活动的销量,至少要在过去基础上提高多少台?
思路:每台投入价格折损是1000元,即单品投入变化值为1000元。单品原毛利是2000元,现在降价1000元,新的单品毛利是1000元。投入为负,节省为正,把这两个数值,代入到标准公式中:
多赚钱的临界值(销量增长比率)=×100%=100%
即做活动的这个爆款产品,销量必须要翻一番以上,即从月销量100台到月销量200台,才能保证经销商在这个产品上促销前赚的钱和促销后赚的钱一样多。
同样,如果其他条件不变,除了下调价格外,经销商还投入了10000元的推广费用。销量增长比率如何变化?
思路:经销商原销量是100台,由于活动因素,每台投入的价格折损是1000元,加上经销商额外投入的10000元推广费用,每台分摊的费用是100元。在单品投入变化值这个指标上,从1000元变为1100元。新的单品毛利也因为费用的增加相应地从1000元调整为900元。投入为负,节省为正,把这两个数值,代入到标准公式中:
多赚钱的临界值(销量增长比率)=×100%
=×100%
=123%
在既降价又投入费用的情况下,做活动的这个爆款产品,销量必须至少增长123%以上,即从月销量100台到月销量223台,才能保证经销商在这个产品上,促销前赚的钱和促销后赚的钱一样多。
促销目标的导出,是在促销活动设计中最根本性的问题。只有目标靠谱,接下来的目标分解、资源匹配、计划考核才有合理分配的空间。活动的参战人员才有信心,经销商的利润底线也才有保证。
未来,经销商脑袋一拍,这次活动要干100万元,然后拿着枪逼着员工往前冲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毕竟“佛系”的00后就要走出社会,战斗在第一线了。他们可不是那种为了钱,可以为难自己的人,他们是那些为了自己甚至可以给你钱的人。
那些不讲数字、只讲权力,不讲道理、只讲压力的经销商,已经不能与这些青年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