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素有“经营之神”之称的松下幸之助,有一条很重要的领导哲学: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这似乎是领导者都知道的道理,并认为自己在工作中一直努力践行着这一哲学。可大多数部属却不认可,为什么呢?因为能够实现“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的前提条件是知道对方的“立场”,即知人。领导者自己认为的知人,实际只是自己依据自我的价值观,对对方的主观判断,根本不是对方所具有的真实的内在特性。
一个真实案例:
FQD公司是一个专业生产化工设备的企业,它的创始人刘先生曾是某大学的博士,在攻读博士期间设计开发了一种化工设备,并取得了国家专利,市场前景非常好。正是这一优势,促使刘先生开办了公司。在公司开办的前两年里,刘先生以身作则,带领几十名员工辛勤工作,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然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却使刘先生烦恼不断,业绩徘徊不前。
刘先生认为,公司要想发展,就必须扩大生产,实施流水化作业,以降低成本、拓展市场。要做到这些,首先解决人才问题,目前企业的关键是找不到合适的人才。据刘先生讲,有部分国外厂家已经开始研制与自己产品性能雷同的产品了,如果现在不发展,自己的公司将在激烈的竞争中消亡。为应对这一严峻形势,刘先生在一年多前就开始广招人才,可是事与愿违,来的人不少,但符合公司要求,自己感觉满意的几乎没有。
刘先生分析认为:
第一,现在的人缺乏奉献精神,让加班就讲价钱,要求享受的多,勤奋拼搏的少。
第二,自私自利,事事讲公平,总想着自己个人的事,稍有不如意就牢骚满腹。
第三,没有事业心,上班就要求明确薪酬待遇,不满意,要么消极怠工,要么辞职不干;
第四,没有上进心,不学习,不求进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对于刘先生的总结,公司很多员工并不认同。员工说的最多的就是:刘总谁也看不上。
对于这一案例,也许大家看出了一点端倪,也许有自己的见解,我们暂且不进行讨论,留在心间,相信下面对一些问题的剖析,会让你有所感悟。
领导的核心工作对象是人,这无疑对领导者提出了一个基本的要求,即了解人。有人会说:“我天天都在与人打交道,而且很注意识人与用人,能说不了解人吗?”其实,相当一部分领导者对于了解人或是一知半解,或是只站在自我的角度去理解,根本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了解。了解人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对人的共有的本性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另一方面,对不同个体的独有个性特征的认识。对人的共有本性的认识是识人的基础,也是实施有效管理的基础;对人的个性特征的认识是用人的关键。不了解人,领导则无从谈起。在本章中,我们重点讨论对人的共有本性的认识,从而找到实施高效能领导的依据,为有的放矢地启发组织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好准备。
人的精神世界可以从四个角度来认识:
(1)以本性为核心的欲望驱动系统。
(2)以信念为标杆的价值判定系统。
(3)以性格为特征的行为习性系统。
(4)以潜能为代表的深层能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