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工业4.0发展现状

工业4.0是由德国三个联合会在2013年提出来的概念。从提出来到现在已经有两年时间了,据一份调查显示,德国的企业中已经有44%开始应用工业4.0所提出的生产模式。这些企业中有像西门子这样的大型跨国企业,这些大型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4.0示范工厂。除此之外,也有许多的中小企业都积极行动,比如有一家专门制作名片的企业,也应用了智能化的生产技术,他们把客户的定制要求指标输入产品零部件上,赋予这些零部件以“智慧”,当这些零部件通过机器设备的时候,会向生产机器传输指令,生产设备便按照这些指令生产出客户定制的名片盒等个性化的产品来。虽然不是大型超大型的工业产品,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是工业4.0的典型示范。在他们的这条生产线上,聚集了许多高科技,许多世界知名的研究所和企业都参与其中,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到具体的智能化生产当中。这些参与者都遵循同一个技术标准,使得不同机构和企业的产品能够在同一个体系下运作,依据个性化定制产品的要求,许多环节实现了智能化的灵活增减组合。

德国还统一制作了一种叫做“基础设施箱”的东西,用于建立跨模块的信息收集以及对信息进行分析的功能。这种设备箱是通用的,不论生产何种产品的企业都可以用。经过生产实践,证明了这种“基础设施箱”的成熟性,在其支持下实现了产品生产的无缝衔接,使得生产过程十分高效。在智能化制造的征程中他们进行着许多大胆有效的创造和尝试。

在工业4.0概念的带动下,不仅仅是工业制造企业开始投入到智能化生产的探索实践中,企业类型的企业也都开始想智能化管理快速迈进,使智能化成为社会潮流。如德国的大型港口——汉堡港,每天都有数万辆货车以及无数的人们忙碌着,十分繁忙纷乱,经过信息化升级改造,如今俨然已经成为智慧港。他们应用了巨量传感器的管理系统,通过网络连接,按照收集到的相关信息数据对港口进行数字化管理,使运作科学合理井井有条。

德国原本就是世界性的制造强国,工业自动化水平很高,这也是工业4.0能够快速推广的前提条件。这一点和我国的情况有很大差别,我国工业制造自动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德国的企业基本上都使用了一种叫做“嵌入式系统”的智能化产品,他们将这种东西嵌入到控制器里面,其实相当于一种运用于特定应用性设计的计算机系统。这种系统在德国的应用十分广泛,目前每年的市场盈利达到了200亿欧元。随着工业4.0的广泛推广,“嵌入式系统”的市场需求量极大提高,据预测到2020年的时候将实现400亿欧元的盈利。由此可见工业4.0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制造升级,还是经济的增长点,将为诸如西门子、通快、菲尼克斯电气等这样的企业带来大量的订单。

德国目前的制造业已经基本将工厂、产品和售后服务初步联通起来了,创造出一些灵活的生产程序,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生产模式发生了有别于传统制造的转变,而且正处于不断创新中。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国制造企业学习和借鉴,中国制造必须加快智能化制造的脚步。虽然说智能化制造是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但我们可以实现弯道超车,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智能化制造必然要求打破各种条块分割的藩篱,实现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大联合,集所有最优化的技术搭建先进的智能化制造的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