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生在湖南永州之野的一个僻静的山村,在湖南的最南端,毗邻广西的全州、灌阳、富川、恭城四县。那时的家乡,蓝蓝的天、白白的云、风吹田野、稻谷飘香。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骑在水牛背上,在水库、溪流、田野嬉戏、朗诵诗歌和吹响竹笛,无忧无虑。每每日落黄昏时,牵着背上驮着草料的牛儿回归家园,也算是过着牧童的生活吧。
从事职业生涯20年后的2014年5月5日,我又被集团公司安排到主持全盘经营管理奶牛养殖的岗位上,是历史的必然抑或返璞归真?小时候想也没想有朝一日还会回到养牛的职业,只不过此牛非彼牛了,此时的我再也不是原来的我了。小时候养的牛主要用来耕耘农田,现在的牛主要用来产奶,牛的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饲料结构、喂养模式、繁殖模式、管理模式等也是今非昔比。
我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20年的职业生涯也一直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因此,集团公司把我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岗位,换岗到牧业养殖管理岗位,开始,我想不通,但这是命令,作为职业经理人,我必须服从。角色的转换、职责的转换、思维的转换、理念的转换,一开始我也是惊恐万状的。我想,当时除了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和执行总裁外,所有人都莫名惊诧吧,任命已下,只有迎难而上、逆水行舟。
由开始对奶牛养殖工作的无知(无知到连奶牛有几个胃都不知道)、到知之甚少(原来公牛不产奶,只有母牛才产奶)、到经营管理的精细化运作(各类管理制度、标准、流程、数据的重新建立与完善)、到业绩成效显著(单产提高、质量提升、利润增长,上下形成牢不可破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到乐在其中(三天不下牧场看看,也要到别的牧场转转)。用逆流而上、力挽狂澜、破茧成蝶、脱胎换骨、凤凰涅槃来比喻,也不为过。享受养牛的乐趣、感受牛人的心酸,可以说,也算是人生经历的一次重大转变和挑战。
天时、地利、人和,我们不具备天时、地利优势,困难可想而知。但也有很多快乐的事情值得抒写。
我喜欢跟这群养牛人在一起工作、生活、学习,对于我来说,最大的乐趣,就是带着牧业板块管理部、技术部、奶源部管理者深入牧场,察看饲料的安全库存量及储存质量,查看奶牛的采食情况,了解牧场的防疫、繁育、卫生、防暑降温工作,督促做好奶源质量、卫生,检查设施设备是否运营正常。
最好玩的,还是跟场长、主管、班长、技术员们交流,了解他们的各种需求,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与他们一起劳动、就餐,与管理者和员工喝酒、划拳、打牌。我感觉很快乐,也能从中看出管理者和员工的品格和参与度,是豪气方刚,是缩手缩脚,是桀骜不驯,还是稳健有加。酒品、牌品,也是人品。
目前,几个牧场运营正常,我每周最喜欢做的就是周一召集的“管理者例会”,所有经营问题、管理问题、人员问题、设备问题等,都在例会里一一罗列,重点问题重点分析,特殊问题特殊处理。上周做得好的工作予以表彰,做得不到位的指出改正,通过民主集思广益或者头脑风暴,激发潜力,找到突围的办法,列出时间节点,按照轻重缓急,逐一改善,确保每周、每月、每季、每年都有提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俯仰自如宠辱不惊,我已深深融入集团奶牛养殖这个大家庭、这项大事业里面。带领我的团队,把困难踩在脚下,把牢骚拍在沙滩上,肩负集团公司赋予的历史使命,同心同德、勇于担当,保障集团公司生鲜奶源的充足供应,在国内奶牛养殖界,闯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特色之路,在传承中突破、在突破中创新、在创新中升华。
没有走不通的路,看你怎么走;没有过不去的坎,看你怎么过。把职业当成一种快乐,快乐工作、快乐生活,与牧场同呼吸共命运,这就是幸福。
奶牛养殖事业,让我找到快乐的源泉,我要告诉所有养牛人,奶牛养殖是一项信仰、灵魂、精神、知识、技能结合最完美的事业,虽然不易,值得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