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本章第一节呈现的问题与现象,我们通过七个案例来看看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从情景中更好地体会组织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有效地开启后续篇章的阅读与吸收。
案例2-1 焦头烂额的人力资源总监
某上市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办公室常常出现的“电影式场景”:
“气死我了,A部门缺人就可以直接找我部门的人谈,让其去A部门吗?我今天把话放这里,除非这个人离职,否则我绝不允许他去其他部门!”
“这个人试用期不合格,我把他退回你们人力资源部,你们看着办。”
“我们部门今年KPI完成情况不好,真的不能怪我,都是因为我们部门的人能力太差了,学历都不行。”
“我申请离职,天天在人力资源部都是在做基础工作,总是在给不同的人解释一样的东西,员工忘记打卡直接找我们说这不对那不对,我觉得工作又累又没有价值,我不想继续了。”
“这个员工一直不合格,但是没办法,他也不提出离职,只能把他放在这里。”
“我们要申请一笔奖金,最近大家工作辛苦了,给大家发点钱补偿一下,你们要我给出奖金分配规则,太麻烦了,你给我直接发了吧。”
“你们凭什么卡我的编制,我就是要这么多人,你不给人我不干了,到时候年底业绩达不成,我就要求公司把我的财务指标降下来,我不接受原来的指标!”
……
一顿操作猛如虎,电话、微信响个不停,门也一直被不同的人不断敲打着,一天下来各种扑火救火,自己的手下又忙碌在基础事务中没办法配合,尽管人力资源总监是一个能力极高的人了,也会筋疲力尽,结果顾此失彼。
本案例是众多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的常态,作为组织发展的关键推手,人力资源一把手需要把组织冲突常态化理解为组织发展的关键特征。也就是说,如何把组织中碎片化的组织冲突通过建立各式的组织机制系统性解决。组织冲突的存在形态会在不同企业阶段、不同事项上存在不同的形态,如何有效应对,是我们需要持续研讨的话题。面对组织发展方向的问题,大部分人力资源管理者容易进入一个怪圈,日常运营救火花费的时间越来越多,甚至是95%以上时间,最后不到5%的时间也被身心疲惫影响无法聚焦突破,最后彻底沦为“保姆式”工作者,费力且不讨好。我们如何处理这种情况?在精力分配上,我们主张战略布局配置40%时间聚焦突破,日常运营配置60%时间关注持续改善。如表2-1所示。
表2-1 工作精力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