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在中国有独特的市场,在笔者看来,建模本来是不需要投入那么重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轻建模”,或者用敏捷建模。这让人想起南橘北枳的故事,国外的建模到了中国,方式发生了变化。我认为,这和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有关。中国不少企业的成功原本是不需要人才的,需要的是商业模式。人才管理、胜任力是在企业不得不拼精细运营、人才管理的前提下才诞生的话题。由于敏捷建模的一些优点,国内企业更乐于试水这种模式。如图2-1所示。
图2-1 传统建模 vs 敏捷建模
胜任力建模总体上分为敏捷建模和标准建模两大方法。两者之间主要的分界线在于是否有大量的访谈,至于是不是开战略演绎研讨会、是不是用到胜任力卡片并不是关键。通常而言,我认为访谈的工作量是决定建模“重”和“轻”的主要因素。
敏捷建模的优点在于:投入较少、适合中小型企业、流程简单。
用建模工作坊,一般在一周内可以完成2个岗位的建模,省时又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