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供应商的质量激励机制

供应商的质量激励其本质是向供应商传导企业的价值观与期望。及时、有效的激励可以促进供应商的质量改进活动展开与质量水平的提升。供应商的质量激励包括质量表现统计、评价、激励实施等行动,分别简要阐述如下:

(一)质量表现统计分析

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及时统计分析供应商的材料(或零部件)质量信息,这些信息包括:

●​ 于进料检验与测试时发现的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合格率、来料批次不合格率、来料不合格率、让步放行批次率、退货批次率。

●​ 于生产装配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数、不合格率。

●​ 于质量异常分析时发现的材料(或零部件)不良次数。

●​ 于质量成本分析时发现的由材料(或零部件)不良而导致的失败成本。

●​ 于材料(或零部件)质量改进中供应商解决问题的效率和有效性等。

上述信息由企业质量管理部门每天收集整理,并依据质量工作的实际需要按周、月、季度、半年度、年度时段进行统计分析。

(二)质量表现评价

企业应制定供应商的质量表现评价标准并依据标准对供应商的质量表现给予及时评价。供应商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应注意两点:

一是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充分考虑材料(或零部件)于企业各阶段各环节中的质量表现,包括进料检验与测试、生产过程中的制造与装配、客户投诉、材料(或零部件)质量改进与质量成本分析等模块的信息。

二是评价指标的选定与评价目标的设定应与企业的质量策略、方针、目标和年度质量经营计划保持一致,在遵循目标设定原则的同时,真正能够做到为提升供应商和企业的质量水平工作服务。

供应商质量表现评价标准可参考表3.4。

表3.4 供应商质量表现评价标准

供应商质量表现评价作业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由质量管理部门按企业确定的频率、周期和评价标准给予每家供应商及时、正式的质量表现评价。

二是由采购管理部门协同向供应商经营决策者传达评价结果,并获得其质量改进意愿的书面承诺。

(三)质量激励

企业应对供应商的质量表现给予及时、必要的正负激励,以激发供应商维护、改进质量的热情和积极性。运用什么手段和方式、在什么时候、给予供应商什么样的激励,企业应视自身需求和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一般制造型企业如何激励供应商?请参考表3.5。

表3.5 供应商质量激励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