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程图设计完成后的自我检查

严格来说,流程图设计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小组讨论的结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挑选一位员工代表描述现状,然后征求大家意见,再请他人补充,达成共识后再提交审核、审批。流程图设计者的骨干作用是他人不可替代的,为了提高流程图的质量,节省大家的时间,设计初稿质量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初稿的质量和设计水平,完成初步设计后,设计者应该进行检查,自己找出问题并改正,即使不能解决问题,也要心中有数,以便寻求他人的帮助。

自我检查的重点和步骤如下。

(1)流程图名称是否恰当,有没有歧义,不要和其他流程图重名或部分交叉,三级流程图与四级流程图名称不能混淆。

(2)授权岗位是否恰当,是否是该流程最合适的岗位,主持岗位有无错位,参与岗位有无遗漏。

(3)流程目标表达准确、容易理解。既不能要求过高,也不能要求过低,更不能与其他目标重复。流程目标是流程设计的重中之重,它是该流程的纲,找对了,就能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找错了,流程可能走进死胡同,最后转不出来,即无法实现目标。以前的流程图或部分书中列举的流程图都没有描述目标,往往从“开始”开始,到“结束”结束,虽然简单省事,但让人疑惑。没有目标描述的流程图一律不合格。

(4)进程描述是否清晰,前后能否衔接,中间有无断点,也就是逻辑关系是否合理,工作衔接是否顺畅,这是流程设计的主体部分。三级流程图重点概述该事务性工作的主要责任归属岗位和衔接配合程序,不需要将活动分解得过细。四级流程图需要对活动清晰定位(定责任岗位、定活动流程)。四级流程图一事一议,不能把两三件事情混在一起,还要注意有布置就有检查,有沟通就有反馈,不能出现“孤岛”,必须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弄清楚。

(5)目的能否达成。如果流程描述清晰准确,实现目的就能“水到渠成”,千万不可以“牵强附会”。最后,实现的目的必须与开头的目标首尾呼应。

(6)连线是否清晰流畅,主线必须一贯到底,虽有转折但一定到达终点,不能堵塞,也不能断流。连线也是一种表达语言,体现的是活动的先后顺序和逻辑关系,不可小觑。

如果自我检查之后没问题,也不要急于上交,为了稳妥起见,设计者还可以开展以下工作。

如果是以现状描述为主的流程图,只需要让一两个流程涉及岗位的人员看一遍,他们看一遍能理解就可以判定初稿合格,否则,就需要完善设计初稿。

如果是改进现状的流程图,就改进的方式或方法,征求此项工作的承担者的意见,他可以不接受,但要让他看明白,这样的初稿也算合格。

对于创新设计的流程图,只需要找人了解能不能看懂即可,至于大家能否接受,则是审核、审批之后宣传教育要做的事情。

总之,流程图设计得好不好,关键在于从事该项工作的岗位员工能不能看懂。如果需要设计者做过多说明,别人才能明白,就说明设计初稿有问题,必须返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