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遇到困难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曾说过“信心比黄金还珍贵”的名言。中国医药行业正处在快速发展中,也处在矛盾的集中爆发期,能否转型的好是大家所关注的,也是所困惑的。
在这个特殊阶段,信心是最重要的。因为只有坚信,才能做得更好。最近的一篇海外学者对中国的评价,也是告诉大家要有信心和耐心。对于当前的医药企业来说,需要对自己的发展充满信心,应该坚信企业一定能在行业发展的大潮中得到快速发展。
然而对于我们做企业的人来说,盲目的信心也是没有用的,这个信心需要基础来支撑,这个基础就是企业的人才。所以我说,在医药行业,人才比黄金更珍贵。我也可以断言,未来能在竞争中取胜的企业,一定是拥有一大批人才的企业。
纵观医药行业这些年的优秀企业,发展快的企业无疑都在人才战略领先一步。我看到了一批这样的企业,开始在市场营销上懵懵懂懂,不但不知道先进营销模式如何做,就连简单的营销办法也不会,所以他们就从成功的企业当中去寻找这样的人才,然后和企业进行融合和嫁接,尽管有些合作时间并不长久,带来的新鲜理念却深深影响了这些企业。还有的人才就在本土企业生根,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我也看到一些企业家在接触了懂资本的人才之后,思路一下豁然开朗,他们除了带给企业家资本以外,更多的是带给了企业家新鲜的思想和模式。
在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使用不同的人才。创业早期,老板就是最大的人才,所以需要的人是忠心、肯干,能同甘共苦的人,也就是思想要保持一致。
发展中期,企业最大的问题是要解决发展中的矛盾,所以重点要放在去寻找有管理能力的人才。
突破壮大阶段,企业需要不走寻常路,需要去寻找能够引领企业变革的领军型人才。而这种人才是最稀缺最难得的。
在这里,我特别想对企业家说,如果你拥有了这样的人才一定要珍惜,如果还没有拥有就一定要设法找到。
我看现在一般的招聘和猎头公司,都找不到这样的人才。企业家要想找到这样的人才,需要扩大视野,增加交往的范畴,改变合作的模式,像寻宝一样的去寻找人才。
我经常看到企业老板因为找不到人才而焦虑万分,也能看到一些企业用错了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为什么人才如此重要,企业家也认识到他的重要性,但却没有得到好的效果呢?
我们经常会觉得缺人,但又说不清缺什么样的人才,甚至不能识别,也没有给高端人才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更没有一个客观的、真实的评价体系。由此常常导致高端人才用不了,高端人才用不起的局面。
即便是我们费劲了千辛万苦获得了人才,我们又该如何来使用呢?我想,在人才的使用上应当遵循四个原则:一是实用性,二是适配性,三是岗位职业化,四是职业市场化。
实用性就是拿来就能用,缺什么人找什么人,找来就能用,见效还得快,就是“微波炉”型人才。适配性就是英雄不问出身,可能未必是多大名气的成功人士,但是和企业很匹配。有许多企业改革失败,用人失败就是因为好高骛远,没有考虑到适配性这个原则。俗话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因此在企业变革的时候,企业常常喜欢用一些在大企业有过成功经验的人,尤其是外企培养出的人。我们不能否认,这部分人群的确很有能力和水平,但是他们往往需要在有秩序的环境下进行工作。但是此时的企业正处在变革的时期,他们来到企业这样一个需要变革,有工作弹性的环境当中并不一定适合,常常水土不服,反而耽误了企业的变革发展。
岗位职业化就是每个岗位都能做到职业标准,高标准,高素质,按优秀企业的标准来要求。职业市场化就是我们的人才能在市场上得到认同,市场的人才也能在企业中发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