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公司在完成了半个月的对标诊断工作之后,明确了两化融合工作的努力方向,接下来就是管理体系的分析与策划。A公司作为一家成立20余年的制造型企业,已经先后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多项国际国内产品认证。企业的战略管理工作到位,制定有五年发展规划及年度经营滚动计划。完善企业的管理规章制度,执行到位。
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进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策划工作?
点评: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有两处策划,一个是标准5.6两化融合入管理体系策划,也就是体系策划;另一个是7.2的策划,主要是实施过程的策划。5.6的策划主要是企业新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时所做的策划活动,7.2的策划主要是明确了需要打造的新型能力,要进一步细化和明确整个实施框架的操作。
2014版的策划部分,在2017版里面统一合并成一部分内容;完善了PDCA的闭环管理,将策划P的内容进行统一管理。
章节名称:策划,包括能力的识别和确定、能力目标的确定、两化融合实施方案的策划。
体系策划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点:
(1)企业战略与两化融合方针。
部分企业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战略,明确了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等内容,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战略发展重点清晰、战略举措切实合理,并对全员进行了宣贯,使得各层次员工都能理解并自觉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这是值得提倡的做法。
有的企业没有明确的企业战略,就需要企业与贯标辅导机构一起做研讨、分析、提炼等工作,将两化融合相关工作也在战略中体现出来。这也是前面提到的贯标辅导机构中应该有战略规划方面的专家,这个时候就可以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意见。
两化融合方针是企业实施两化融合活动的总纲领,企业具体的两化融合活动应该在方针的指导下进行。两化融合方针的提出需要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性,不能与企业发展战略相悖。同时,要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以提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另外,两化融合方针要跟随企业战略进行动态调整,不同的发展战略要对应不同的方针,体现新的内涵。
(2)可持续竞争优势。
企业要结合自身的资源能力与外部的机遇威胁,综合运用SWOT、五力模型、关键成功要素法、价值链模型、标杆比对等工具,去寻找和挖掘企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这些优势可以是企业通过长期的经营活动已经获得,但需要继续保持的,也可以是企业目前不具有,需要通过两化融合管理活动着力获取的。比较典型的可持续竞争优势有:技术研发、成本优势、客户服务、营销模式等方面。可持续竞争优势要与企业战略有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取要可以支撑战略的达成。
(3)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在信息技术大量涌现的今天,企业管理也要借助新兴的信息通信技术,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促进企业的两化融合实施提供助力。
企业的新型能力打造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改进、持续优化的过程。企业应结合两化融合评估报告,识别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应加强和完善的薄弱环节,这也是新型能力打造的方向。应明确这些活动需要开展的优先级和时间节点,从业务流程、组织架构、技术、数据四个方面描述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活动细节。典型的新型能力有:生产管控类能力、经营管控类能力、供应链管理类能力、用户服务类能力、研发创新类能力、财务管控类能力等。
新型能力与可持续竞争优势也要有对应关系,才能体现“战略-优势-能力”的核心打造路线。
(4)两化融合目标。
两化融合目标可以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以及新型能力打造过程的阶段,分别提出总体目标和阶段性(年度)目标。
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即明确、可测量、可达成、相关性、时限要求。只有可以测量和明确的目标,才能实现过程的监控;目标要与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有关,不能设置不相干的目标;目标也要有完成时限,没有时间节点的目标是没有价值的。这是企业在设定两化融合目标时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5)厘清管理职责。
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最高管理者一般由企业的总经理担任,管理者代表一般由企业的CIO或者主管信息化工作、生产自动化工作的副总担任。各级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是执行具体两化融合工作的主力。
最高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确保将两化融合在组织战略层面进行安排和部署,始终紧跟信息化时代发展潮流,确保组织的战略及两化融合总体上实现与时俱进。具体职责包括对企业实施的重大两化融合管理活动进行拍板决定,比如确定两化融合的方针、任命管理者代表、参与识别可持续竞争优势与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确定两化融合总体目标、主持两化融合管理评审等。可以参照体系标准要求里面最高管理者职责内容八条。
管理者代表的主要任务是经过充分授权的情况下,对两化融合相关工作进行合理统筹和坚强执行。具体职责是对具体的两化融合实施工作进行协调。比如参与识别可持续竞争优势与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确定两化融合阶段目标、主持两化融合内部审核等。可以参照体系标准要求里面最高管理者职责内容八条
各级领导负责两化融合具体活动的开展与实施、监视与测量、持续优化与改进等工作。
(6)必要的基础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管开展什么工作,都需要必要的基础保障工作,实施两化融合也一样。
两化融合的基础保障有五项,分别是资金支持、人才保障、设备设施、信息资源、信息安全。详细内容参见五项基础保障内容。
(7)建立评测改进机制。
任何管理体系都需要持续改进、不断优化,都是一个PDCA的循环提升过程。两化融合评测和改进的方法主要有六项,分别是评估与诊断、监视与测量、考核、内部审核、管理评审、改进。详细内容参见六项评测改进方法。
通过对上述内容的详细考虑,结合A公司的实际情况,赵部长和小周同贯标咨询机构一起,组织召开了数次由最高管理者和管理者代表参加的研讨会,将以上策划关键点确定下来,形成报告,为后期的实施工作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