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纺锤体城市阵形的战场对决

城市发展进入城市群组团竞争阶段,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不同的城市等级体系结构,其城市群发展潜力不同。我们对十大典型城市群进行了梳理分析,得出如下发展模型:

城市群城市起步发展阶段,城市等级体系呈现杯托型,一般有1至2个较强的核心城市,一般城市较多且没有特别突出的区域性城市,核心城市与一般城市两极分化严重,核心城市具有显著的虹吸效应。十大城市群中成渝城市群城市发展较好、适中与较差城市比例为2:1:13,辽中南城市群比例为1:1:7,关中城市群比例为1:1:8,均属于典型的杯托型城市等级结构。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从城市等级体系结构分析,太原城市群比例为0:1:5,海峡西岸城市群比例为0:8:12,由于其城市群自身缺乏首位核心城市,故从等级体系结构维度来看,这两个城市群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

城市群城市快速发展阶段,城市等级体系呈现金字塔型结构,一般有1至2个较强的核心城市,还有较合理的次级中心城市或区域中心城市,底层一般城市也较多,整体呈现较为明显的金字塔式布局,发展适中的城市与一般城市呈现梯队发展模式。十大城市群中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发展较好、适中与较差城市比例为2:7:19,中原城市群比例为1:14:15,均属于典型的金字塔型城市等级结构。

城市群发展的成熟发展阶段,城市等级体系呈现纺锤体型结构,发展较好的城市适度,中间发展成熟的适中城市最多,底层一般城市较少。十大城市群中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发展较好、适中与较差城市比例为6:13:7,珠三角城市群比例为4:3:2,京津冀城市群比例为2:11:1,山东半岛城市群比例为2:12:3,淮海城市群比例为1:5:2,均属于典型的纺锤体型城市等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