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温产品为主,占产品总量90%以上的企业
可以说这一类型的企业基本都是具有多年历史、从最初的巴氏奶做起的企业,随着市场的变化,不断增加低温产品,比如酸奶。这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说没有抓住行业飞速发展的黄金10年,在1998~2008年的10年中,国内增长最快的是常温奶。由于常温奶保质期长,可以长途运输,消费者的保存条件也比较低,产品不容易出现质量问题,常温奶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中国的乳业格局。
此类型的企业虽然没有抓住常温奶的机会获得发展,但通过精耕低温产品市场,在局域市场也获得了稳定的发展。具有低温奶、特别是巴氏奶消费习惯的消费者是重点消费者,其消费的忠诚度较高,更主要的是巴氏奶在新鲜程度上远远高于常温纯奶,所以,有这样的消费群体,企业也能稳定发展。
以低温产品为主的企业基本都有巨大的消费者数据库,通过送奶到户的运营模式,可以牢牢地控制消费的最后一个环节,这对外来的竞争对手来说是很难撼动的。通过低温产品建立市场壁垒后,基本上形成了一个相对封闭的消费圈子,如果企业能够在低温产品上不断创新,那么,消费者就会更加忠诚。
典型企业如山东得益乳业,通过遍布核心市场淄博周围的奶站,把新鲜牛奶送到千家万户,目前已经基本覆盖了山东全省。
此种类型的乳品企业的营销策略:
(1)长期坚持不懈地做消费者的巴氏奶消费教育工作
只有消费者认同企业的产品理念,才能保证销量。消费者的巴氏奶教育就是要宣传巴氏奶的好处,特别要强调产品质量安全,由于是本土企业,消费者的认可度越高,产品销量就越稳定。
(2)适当调整产品结构,满足不同消费人群的需求
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不同收入、不同阶层的消费者需要不同的产品。如果企业没有符合消费者的消费身份的产品,那么,目标消费者就会发生消费转移,造成消费人群流失。如果企业提前在产品上做出调整,消费者就不会流失,同时,还会提升消费者的客单价。
(3)坚持做好封闭型渠道,适当开发开放型渠道
以低温产品为主的企业基本以送奶入户为主,有分布于大街小巷的奶站,这是企业的主渠道。但现代商超的崛起,满足了消费者一站式购物的需要,超市内的消费氛围更浓,低温巴氏奶完全可以进入此类渠道。
以常温产品为主,低温产品为辅的企业
这种类型的区域企业的常温产品要占其总量的90%以上,这类企业是时代的产物,随着乳品消费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适应了市场的变化,但目前依然在局域市场发展,是因为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抓住行业发展的机会。此类型的企业当前的生存环境很恶劣,主要是受一线品牌的压制,一线品牌的常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远远高于区域型乳品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以常温产品为主的区域型乳品企业的竞争力有限。
此类型的企业虽然在区域市场也有很强的影响力,但由于和一线品牌的产品重合度较高,在区域型市场中没有建立自己的市场壁垒,竞争对手是以常温市场运作见长的一线品牌。由于缺乏根据地市场,其发展受市场影响较大。当然,此类型的企业一般是当地的大型乳业,典型企业如山西古城乳业、宁夏夏进乳业。
此种类型的乳品企业的营销策略:
(1)转换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竞争力
一是调整常温产品本身的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产品方向调整,毕竟企业在区域市场还存在品牌影响力,企业要满足高端消费人群的需求;
二是调整常温产品和低温产品的产品比例,加大低温产品的销售比例,毕竟区域型乳品企业离奶源更近一些,具有“新鲜”的诉求特征。
(2)建设渠道壁垒
面对市场竞争,此类型企业不能硬碰硬地和基地型乳品企业竞争,企业的资源、费用都很有限,因此,此类型企业要尽可能地避开和一线品牌的直接竞争。此类型企业可以通过自建渠道的方式建立渠道壁垒:一是建设乳品专营店;二是建设低温产品送奶入户渠道。
常低温产品共存的企业
一类企业是低温产品占比略高于常温产品,另一类企业是常温产品占比略高于低温产品。此类型的企业基本是中国乳业的标本,为什么说是标本呢?
从其发展轨迹来看,这类企业创立时基本上以低温巴氏奶为发展起点,随着市场变化,逐步转换产品结构、引入常温产品。这类企业虽然搭上了常温产品发展的顺风车,但在关注常温产品的过程中,低温产品的地位逐渐降低,导致的结果就是企业的常温乳品销售规模逐步扩大。原因主要是在大发展的过程中营销战略缺失,导致没有走得更远,随着伊利、蒙牛的崛起,这些企业基本只能偏居一隅,最后的结果就是常温产品占比不断提升,低温产品占比不断下降,形成常低温产品共存的局面,几乎是各占一半的比例。此类型的企业较多,比如山东佳宝、天津海河。
此种类型的乳品企业的营销策略:
(1)双向调整产品结构
由于常温产品和低温产品所占的销售比例差不多,最好的产品结构调整方向是:用低温低价值产品和竞品同类型的常温产品竞争,以达到竞争差异化的目的,常温产品向高级产品转换,此类利润型产品会提升企业品牌竞争力。
(2)渠道差异化操作
低温产品以送奶到户和现代商超销售渠道为主,常温产品在传统零售终端要建立强势地位,同时还要兼顾现代商超。
以液态奶(常、低温奶)为主,奶粉为辅的企业
此类型的企业基本都在中国的传统奶源带上,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销售区域较小,但企业掌握核心资源——奶源丰富,企业在营销方面相对较弱。由于其无法消化原料奶,只能加工成奶粉,比如青海天露乳业。
此种类型的乳品企业的营销策略:
(1)调整产品结构,利用优势发展奶粉及其他固态奶制品
中小型乳品企业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如果没有根据地市场,其生存与发展将会越来越困难,与其在传统奶制品上竞争,还不如进入差异化的奶制品市场。比如,奶疙瘩(西北地区的一种奶制品)、奶酪,甚至婴幼儿奶粉市场。
(2)建立根据地市场,稳定企业发展
当前的区域型乳品企业向外部市场扩张会有很多障碍,但对自己的本土市场,需要稳扎稳打,建设根据地市场。
发展特色奶,兼顾普通牛奶的企业
此类型企业另辟蹊径,通过打造特色奶产品做出差异化。近年来,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在陕西、山东等地羊奶成为新兴的乳品品种,但由于消费者的传统消费习惯,对此类产品认知度并不高,而且这类产品成本相对较高、价格也高。消费者认知需要过程,但未来中国的特色乳品将是乳业中的一股新生力量。
水牛奶:以广西皇氏、广西壮牛、云南来思尔等企业的影响力最大,目前产品类别包括低温巴氏消毒的水牛奶和常温的水牛奶;包装形式有新鲜屋、无菌砖和百利包等;销售区域以产地为主,但广西皇氏的水牛奶产品在一线大城市也有销售。
牦牛奶:以西藏高原之宝、青海雪峰牦牛奶影响力较大,西藏高原之宝牦牛乳业在西藏和四川阿坝州都有养殖基地,其产品在北京、成都等地的高端消费场所都有销售。
羊奶:陕西、山东是羊奶的主产区,有影响力的企业有山东阳春天然乳业、陕西金牛乳业、陕西御宝乳业等。羊奶目前主要以奶粉为主、液态奶为辅,其奶粉销售范围较广,但消费者对其认知度依然有限。
此种类型的乳品企业的营销策略:
(1)差异化的品牌定位
特色乳品就应该有区别于传统乳品的定位,唯有如此,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可。物以稀为贵的理念用在特色乳品上是最好的说明。
(2)做好产品线规划,打特色奶概念
从当前的市场来看,特色乳品市场所占份额较小,其竞争对手依然是传统乳品,在一片红海中,特色奶无法走得更远。因此,最好重新规划产品线、剔除低价值的产品、向高价值产品方向转移,特色奶应该有与自己相符的价值。
(3)打造样板市场
样板市场可以从样板终端店做起,总结经验,进行更大区域的市场扩张。
由于区域型乳品企业的产品结构特点:创新少、缺乏后劲,决定其只能固守区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