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立项

在我进入CW公司的第三年,K总局一个小项目,竞争很激烈,我带着团队,不得以投了个低价拿下了。前后忙了三个多月,已经接近验收的时候,K总局信息中心张工给我打来电话,让我去他办公室一趟。我按照约定的时间,来到信息中心张工的办公室。

“张工您好,有什么可以给您效劳的?”我笑着跟张工打招呼。

“找你来当然是让你干活儿的。你们那个项目现在建设完了没有?”张工先问我的工作。

我把项目的过程和现状汇报了,又说:“张工,这个项目我们为了跟您长期合作,都没赚什么钱,可是我们项目完成质量还是很好的,您可以问问下面单位的负责人,整体下来你们还是很省心的,用户也觉得挺满意的。”

张工说:“有个新项目,你们也参与一下吧,你先看看这个。”张工递给我一份资料。我打开一看,是一份立项申请书。我翻开立项申请书,认真看了起来。

这个项目,是把我们刚刚建设的那个项目,再扩充了一下,加入一些上层业务的软件系统,形成服务于K总局核心业务的一个信息业务系统。整个信息业务系统需要完成的功能,大约70%已经在我们前一个项目中实现了。而为了完成这个立项申请书中要求的业务功能,需要在各个K总局的子公司、分支机构的业务区域内建设一张统一的通信专网,而固定通信网依托现有的基础设施,但移动通信专网基本是空白,需要新建。

项目的实施分以下三步:

第一步,先建立一个全业务的试点,把通信专网与软件系统跑起来。

第二步,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在全集团范围之内按试点标准建设和改造通信网,并将业务软件系统全网开通运行。

第三步,把K总局其他业务系统逐渐迁移到新的通信网之上,远期实现K总局的所有办公业务在移动网络、固定网络环境中实现全业务办公。整个项目到第二期的预算,已经超过3亿元了。

我的心跳有些加快,合上立项申请书,对张工说:“张工,这个项目很大呀,我们正好专业,这里面我们已经差不多都实现了。对了,那为什么还要立一个新项目呢?”

张工跟我有过接触,相处得比较愉快,他慢慢说了这个项目的背景。

K总局是个国家财政拔款的单位,每年信息化方向的资金是有限的,新上任的总局领导对信息化建设比较重视,也很有思路,对于总局的信息化建设有一个长期规划,先是总局自掏腰包,做一个试点,初步探索取得经验之后,再争取国家的专项经费,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通信与业务专网,以实现总局领导的规划目标。我们中标的那个小项目,就是总局自掏腰包的试点。

我问:“那什么又申请新项目的时候,再搞一次试点呢?”

张工说:“这是我们中心陈主任的主意。一方面,从前一阶段招标到现在,总局领导的又对这个项目提出新的需求,这些新的需求对应的功能也要时间和资金开发;另一方面,把这个项目定位成研制项目,而不是建设项目,可以少很多麻烦事。如果国家的专项经费申请的是建设项目,会有很多公司参与竞标,引来各路神仙指手画脚,经常这样的项目干着干着就走了样。总局领导是非常关心这个项目的,我们中心陈主任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个项目做好、做成功,必须选择有实力、真正干实事的厂家和团队搞好项目,项目质量和一线的使用人员的满意是最重要的。”

我说:“这方面没问题,我们干的质量,比你们自己的研究院、研究所干的项目质量好多了。”

张工半开玩笑地说:“你就吹吧,三句话不吹自己你就不会说话了。人家有自己的专长,多看看人家的长处。”

我问:“立项批了吗?现在什么进度了?”

张工说:“立项已经批了,而且已经列入工信部的五年计划之内。财政拨款也走完了流程。下面就要准备招标了。”

我问:“研制项目怎么招标?”

张工解释说:“立项的时候,把我们的南京研究所列为了这个项目的研制单位。当然,我们也知道他们做不了通信系统和软件系统,所以他们是承担这个项目的研制任务,但需要招标一个实体公司来做这个项目的承制单位。”

我第一次接触这种研制项目的体系,有点儿不太明白。

张工给我再解释:“承担研制任务的单位,就好像甲方的项目小组,这个项目小组其实不用干具体的研制工作,比如怎么做软件、怎么研制通信终端,而是组织各方厂家,按研制的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之内把项目完成,而真正做具体研制工作的,就叫承制单位。这次我们指定了南京研究所做研制单位,再招标一个承制单位,这个项目就可以开始干了。”

我点点头:“这回明白了。那招标是怎么招,公开招标还是邀请招标?”

张工说:“这个我们委托给了南京研究所,具体你问他们。他们已经在会议室了,陈主任跟他们在开会,过一会儿我带你们见见研究所的人。”

我对张工又开起了玩笑:“张工,这回重新招标我们得涨钱了啊,上回我们为了拿项目,投的价格真叫一个低,我们商务部门告诉我们,加班吃方便面都不能有火腿肠,我们这么使劲干活儿,你也得照顾一下我们这群兄弟们呀。”

张工也跟着说:“那简单,我这抽屉里还有两根火腿肠,一会儿你带给加班的兄弟们,就说是我个人捐助的。我们国家这么强大了,哪能亏待了为国加班的兄弟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