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成就能力,体系兑现活力

相比快消品行业的狂风暴雨,工业品行业的竞争压力至多也就是小雨淅沥沥。工业品企业的竞争烈度还处在“春秋时代”,“列强”尚未形成,谁先崛起,谁就是明天的霸主。工业品企业产品相对标准化,市场相对全盘化,而且对大媒体的依赖度并不高。因此,成长型工业品企业越过了体系标准化、营销规范化的门槛,可自由驰骋,逐渐成长。而成熟型工业品企业打破战略模糊定位,提高产业链的整合能力,就能欣喜地看到另一片大好河山。身在工业品行业,该知福惜福。

我们这些工业品企业虽错过了大媒体时代的马车,却不经意踏上了互联网时代的高铁。工业品企业更适合互联网时代,原因有三:第一,与客户的深层沟通多,互动营销好开展;第二,定制产品与服务多,交易的黏性高;第三,信息对称性强,买家可能比卖家更懂得产品的应用。信息化代替人际化,智能化改造机械化,工业品企业的春天已在互联网经济的沃土中发芽。

工业品行业有几个战略与战术性机会,工业品企业应拼尽力气去赢得。

(1)产业链的整合机会。跳出企业单打独斗的小圈圈,融入信息互通、价值共创、利益共享的大熔炉,一家企业做强的机会就更大了。整合与被整合,这两种姿态没有高下之分。整合者要有产业链的大战略与大格局,否则,召集了众多矛盾重重的小兄弟,内部损耗大于外部获得,这样的平台不值得去建,更不值得苦苦经营。

(2)盈利模式的复制机会。谁都想有一个印钱的模板,机器一开动,钞票就哗哗流出来。盈利模式是成长型企业的船,是成熟型企业的帆,有了它,企业才能发展,也才不至于空做规模而不见利润。客户价值、客户选择、差异化营销与战略控制体系,是盈利模式的模板,而造模板的人,则需要战略洞见与经营坚定的斧子与凿子。

(3)争享营销红利机会。顺着客户需求的大道,驾驶价值创造的战车,快意驰骋的营销体系也能让企业的市场局面洞开,让企业经营的活力得以释放。推倒工业品企业的筒仓式利益模式,以客户需求洞察与界定为开局,做好价值创造与传递的中盘,并结合维修和售后市场的大收官,产生营销红利的好收成,企业活在经营信仰中,成在坚定行动中。工业品营销的机会,仿佛三十年前的快消品行业,看到、想到,就去做到,不在于多好,而在于多快与多持久。

(4)工业服务商的转型机会。销售做大存量,服务做好增量,这在汽车、复印机等行业,已经成了默认的做法,可在大多数工业品行业,还只是雷声大、雨点小。一是服务免费提供,客户个个欢喜,若要收费,接受者少之又少,婉言谢绝的多;二是服务质量标准、流程管理规范与服务收费标准,还没有出现能得到行业大多数成员认可的方案;三是工业服务商的核心能力在于服务而不是制造,而且服务是嵌入经营过程中的,并不是简单的配件、维修、二手设备与租赁业务的外在添加,这需要企业在战略定位、流程组织与人力资源上,进行整体的调整与转型,这就要比喊口号、加部门复杂得多,非下大气力、大决心不可。

(5)渠道的合纵连横机会。扁平化、专一和单兵能力强,是工业品渠道的三大优势,可小而全、公司化经营弱、本地化服务能力不足,却又是三个明显的经营漏项。一家企业的产品线纵横扩张得再大,也跟不上行业内、跨行业的多样化需求,那该怎么办?经销商联盟、厂家联盟,只是小机会,而顺着客户经营的合纵连横,则是大机会。比如,经营MRO(Maintenance、Repair和Operations 的缩写)工业品超市的电商企业可以跟传统的工厂流水线设备、工业车辆等经销商合作,提供全品项、本地化的供货与保养服务,让客户打一个电话、签一家企业、付一次款,就能解决一揽子问题,客户省心省钱,自己则与更多伙伴紧密合作,更好、更多地服务客户。

(6)借船出海的资本机会。资本放下了高人一等的姿态,主动进入创业中后期的新企业,意图抢在对手之前,或在创新企业报高价之前,搞定那些市场有潜力、发展有张力的创新型企业。资本也愁嫁,既然嫁白马王子的概率如博彩,还不如慧眼挑对自己的黑马王子。资本机会不仅解决了创新企业的资金困难,更会带来新的思维、人脉与管理规范。

(7)一击而中的电商机会。连上互联网的店商,顶多是电商的初级形态。大数据下的电商,客户需求不再是事后评判,而是事前预判,供需的协同性大大增强,主动营销从根本上替代了被动推销。这时,品牌传播与促销动作也该回归到价值传递与再创造的正能量轨道上。工业品电商的大机会,在于客户的信息化、方案的定制化与服务的本地化,选准点,方可一击而中。

机会有了,能力也得跟上,工业品企业要在三个方面培育自己的过硬能力。第一,快速适应,行业波动从十年一小变到今天的三年一大变,战略规划的前瞻性、流程组织的适应性,以及人力资源的换新性,决定了自己走在机会前面,还是被机会甩在后面;第二,开放思维,突破行业的固有做法。无论行业的固有做法有多优秀、多经典,都要根据十年后的行业情形来规划今天的企业动作,而且应多借鉴身边的消费品行业做法,用全新的视角、开放的心态与混搭的思维,重新审视现在,才能谋划出全新的未来;第三,创新意识,创新在很多时候带有一定的破坏性,患得患失的经营意识肯定会受到不小的冲击。最可怕的情况,就是嘴里念着创新,可心里惧怕创新。

单兵强、体系弱的工业品行业,学会穿针引线的巧功夫,才能将机会转化为可能的成果。战略定位,穿起资源的经纬线;差异化营销,串接需求与供应的交叉线;服务商角色,填补产品生命周期与客户终身价值的缝隙。顺着大机会的波浪,用体系再造激发出经营活力,劈波斩浪的日子就在不远处。

叶敦明,工业品营销教练,上海本质企业管理咨询的首席顾问,有7年世界500强企业(ABB和韩国现代电子)中高层管理经验,10年营销咨询实战经验,横跨消费品和工业品两大咨询领域,致力于工业品营销咨询、营销培训、工业品品牌传播。

著有《变局下的工业品企业7大机遇》《资深大客户经理:策略准,执行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