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财务部门如何在降本增效活动中发挥作用?

本节降本增效切入点

财务部门在降本增效中,通过准确、准时完成每月财务报表,为决策提供财务依据,降低决策成本的产生。

财务部门在降本增效中,通过合理控制财务费用及各项支出,合理筹划企业税负,增加各种补贴,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风险。

财务部门不参与报价管理,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成本管理的先期规划。

财务部门在降本增效中,参与报价管理,避免发生看不见的亏损,同时实施报价成本对标。

报价第一次对标是生产对标,在报价已经完成、产品生产交货之后进行。

报价第二次对标是生产内部对标,在出现大批量生产后进行。

报价第三次对标是财务部门主导,针对降本增效活动调整后的工作,将所有发生的费用和成本再次核对。

财务部门在降本增效中,通过成本核算数据找到成本管理中的问题点,跟踪问题解决来发挥作用。

财务部门在降本增效中,通过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公司总成本。

提问:公司领导都说财务部门能够在降本增效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感觉财务部门基本上都是在算账和做报表中度过,财务部究竟该如何发挥作用呢?

答:根据笔者多年在企业中的辅导总结,结合多家企业对财务部门的要求及财务部在降本增效活动中的有效做法,财务部门在降本增效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是准确、准时完成每月财务报表,为决策提供财务依据,降低决策成本的产生。首先是按时按质完成每月财务三大报表,这对于规范化管理的企业来说不是问题,但实际操作中,要求每月15日提交上月财务报表,有一部分企业做不到,或者提交的财务报表并不准确。如果这一项基本要求不能达成,那么参与或主导后续的降本增效活动也只能是空谈,财务报表能为决策提供依据,为理性决策、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减少不当决策的产生。其次是财务报表在按时按质完成的基础上,指出营收方面的波动,如销售额的异常变动、企业里各项成本、各项费用、各项资金的异常波动、物料成本升高、人工成本增加、管理费用增加、营销费用升高、存货金额异常、应收货款异常等,以及指出企业需要改善的降本增效重点和降本增效事项。最后是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从财务角度对公司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和建议,降低决策成本。毕竟决策成本是企业最大的成本。

二是合理控制财务费用及各项支出,合理筹划企业税负,增加各种补贴,提高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风险。这些是财务的基本职能,可以通过预算管理、账期管理、税收筹划、降低存货、强化应收款管理、内部审计、统筹资金运用计划等方式进行合理管控。如某企业财务部门主导推动企业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既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又获得了当地的补贴;某企业财务部门通过政策研究,积极说服企业主动应对,为企业降低税收、增加补贴,每年实现数百万元收入;某企业财务部门对应收、应付账期进行规划,对应收款进行有效管理,每月释放现金流超过500万元;与之相反,某企业因申请人员报表填写失误,财务部门未能审核出问题,造成申请资料错误,再次提交日期已经延误,导致上百万元补贴无法兑现,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是参与报价管理,既能避免亏损产生,又能实现内部成本对标。财务部门在报价上可以分为两种,即不参与报价管理和参与报价管理。报价是成本管理的基准,是经营中量、本、利的综合规划,是成本核算的起点和标尺。财务部门不参与报价管理,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成本管理的先期规划。

报价管理出现问题,产生了“看不见的成本”“看不懂的成本”,容易导致企业产生难以发现的亏损,这是笔者总结的企业亏损原因之一。其中的原理及解决办法,详见本书第7个问题和《制造业成本倍减42法》书中第16法内容及案例24。

报价管理可以实现企业内部成本三次对标,以找到降本增效方向、降本增效改善点,实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目的。

第一次对标是生产对标,在报价已经完成、产品生产交货之后进行。这时产生了一系列的实际生产数据,如小时产量、产品良率、物料成本、辅料费用、人工成本、模具费用、能耗费用等,可以根据《报价单》核对每一项成本、每一项费用的准确性,找出差异点进行纠正。无论是报价不够详细、不够准确,生产实际达不到报价中效率、良率的标准,还是人工成本过高,生产过程能耗过大等问题,都需要回归报价原点,财务部门督促责任部门进行改善,对各项成本和费用做出调整行动,使它们小于或等于报价数据。

试想,如果企业里有多个甚至大部分产品存在实际总成本高于报价总成本,造成没有利润或应得利润减少,或直接形成亏损的情况呢?在一些企业,基于竞争的需要,不得不“赤字接单”,然后通过各种降本方法进行改善,最后实现“黑字出货”。所以,用报价总成本检视实际发生的总成本,是企业降本增效活动必须要做的一件事,财务部门是这件事情非常适合的参与者。

第二次对标是生产内部对标,在出现大批量生产后进行。大批量生产可以理解为量产或大数量订单,在一些大批量的订单生产完成后,生产部门对大批量订单的物料成本、人工成本、良品率、能耗等生产成本数据进行核算。由于数量不同,员工操作熟练程度不同,造成各种成本的比例也产生了变化。

这次对标的应用包括通过产品的阶梯核算和阶梯报价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找到批量生产成本降低的突破点以获得更多利润,检视生产管理中成本管理水平和报价数据的准确性,用于提升生产成本管理和再次报价的调整。

前两次内部对标由生产部门主导,财务部门需要提供协助,并监督对标工作的执行。

第三次对标是财务部门主导,针对降本增效活动调整后的工作,将所有发生的费用和成本再次核对。包括营销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人工成本、物料成本、制造费用、税费等,以验证产品利润水平,再次找到降本的改善点和新的利润空间。

四是规范成本核算,通过成本核算数据找到成本管理中的问题点,跟踪问题解决。财务部门规范成本核算的重点是规范前端的流程和原始表单,对不规范或不符合成本核算要求的环节进行纠正。财务部门通过成本核算数据,指出成本和费用中的问题点,提出成本和费用的降本增效要求,由责任部门主导降低,财务部门跟踪检查,并将产生的效果定期公布。对责任部门提出的降本增效数据变化,用财务数据加以验证。

五是财务部门通过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协作,提升运营效率,降低公司总成本。这里是指财务部门主动与各成本执行部门、管理部门共同协作,降低某一项成本或某一项费用。

某中型企业财务部门,通过与供应链的协作,规范公司快递及物流管理,每年至少为企业节约物流费用60万元。某大型企业财务部门,通过与人力资源部协作,与员工协商一致,规范员工离职时间,每年为企业节约社保费用约50万元。某大型企业财务部门,通过与生产部门的协作,有效控制辅料用量和辅料质量,每年为企业节约近200万元。

总之,财务部门的降本增效作用主要体现在财务合规、低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参与报价,监督各项成本和费用的变化,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或参与推动,或主导推动降本增效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