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你的第一念

我们再往下看。“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这里比前面一句更进一步,是在意义上的递进和深化。诚,为什么是事物的终始?天底下的那么多事物,怎么就开始于诚?怎么又结束于诚?不诚无物,难道没有这个诚,就不会有天地万物啦?人就不成其为人、物就不成其为物、世界就不成其为世界了吗?《中庸》里的这个逻辑是怎么来的呢?

我告诉大家,这是从《易经•乾卦》中来的。前面讲过“诚者,天之道也”,在老天爷那里没有私情,都是诚实无欺的。乾为天,天生万物,所以《易经》六十四卦,都是从乾卦中派生出来的。乾卦《大象辞》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讲“诚者自成”,体现的就是乾卦自强不息的精神。大家一定要有这个自信!我们的精神本体,跟老天爷、跟乾卦的精神,绝对是一体一味、无二无别的。古人讲“天人合一”,实际上应该是“天人本一”。人的精神与天道本来就是一个东西。是一个什么东西?不可说,不可说!如果非要说,那就是一个“诚”字。只因为我们后天的一念妄动,失去了这个“诚者,天之道”,于是“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这才形成了天人分野、天人隔绝,这才有了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红男绿女、你我他它,乃至宇宙间一切的一切。

传统文化的修养,就是要恢复人的这个天道本性,使天人合一,重新恢复到本来状态。所谓的得道,所谓的开悟成佛,用《易经》的道理来说,就是从八八六十四卦的分离状态,回到八个基本卦的状态,再从八单卦回归到乾坤二卦,最后回到乾卦,回到先天的本体,即自强不息、生生不息的“诚者,天之道”中。

《易经》中说“乾知大始”,我们在自己的精神中,如何体现这个乾卦的“大始”精神呢?请大家留意,我们精神中最初这一念之诚,就是乾知大始!这个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任何事物的成就,都是从这一念之诚开始的。你能把握这个一念之诚,能够让这一念之诚自始至终,大放光明,那一定会达到“飞龙在天”的成就。禅宗里讲参话头,过去参禅的人,蒲团坐破几十个,草鞋踏破无数双,好辛苦啊!这里我斗胆把一切话头的谜底透给大家:这个最初的一念之诚,就是话头!但是,你参到了吗?参到了,就可以说明心见性了,开悟了,剩下的就是在“悟后起修”上下功夫了。

那么,怎么找到那最初的一念之诚?其实,我们每个人平常都有体会啊!随便什么人,无论好人坏人、君子小人,突然看见身边一个小孩子跌倒了,他的最初一念,他的下意识直觉,一定是伸手把他扶起来。这个下意识的初生一念,就是我们精神中的乾卦亮相了!这就是一念之诚!“诚则明矣”,你就照着这个直觉去做就行了,就能够透出光明来。如果你能够做到乾卦九三爻所说的“君子终日乾乾”,把这最初一念之诚的光明,从早到晚都保持住,死咬住不放,一刻都不放松,那你就了不起啦!

只不过,我们普通人往往都会忽略这最初一念,没有意识到它的珍贵。最初一念来自于人的天性之诚,都是光明的,但是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往往就被自己的各种私欲、情绪所左右了。身边的孩子跌倒了,谁的第一念直觉都是伸手去拉,但很多人的第二念马上跟着冒出来了:他父母在旁边,不会误会是我把孩子撞倒的吧?第三念也冒出来了:现在社会上做好人没好报,还是离是非远一点好;第四念呢?嗯,又不是我的孩子,拉什么拉,少管闲事啦!结果,孩子跌坏了也没人去管。

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想的,是不是?我们在座各位,有过这种心理过程吗?我想大多数人都有。这样一来,人心中那最初的一念光明,就被我们的私心杂念扼杀了。这些第二念、第三念、第四念……都是些不诚之念,它们不断冒出来,就遮蔽了最初一念之诚的光明,结果,当然就是“不诚无物”,没有办法让内心那“诚”的光明生发出来,就没有办法去成就事物。

所以,我再一次提醒大家,我们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牢牢把握第一念,要极其重视第一念。这最初的一念之诚,是我们精神中最尊贵、最宝贝、最需要呵护的火种。所以这里接着说,“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我们前面讲过“诚之者,人之道也”,做一个人最正确、最有价值、最有意义的道路,就是遵循内心这一念之诚的指引,让这宝贵的火种在生命中确立起来,燃烧起来,这就是大人君子最宝贵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