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线下层层递进的商品展示

无论是在大卖场做营销还是在电商平台上做营销,这两个时代都非常注重商品展示,并且开发了很多系统的技巧。在大卖场时代,讲究专卖店(专柜)的衬托、商品功能的演示、商品搭配组合效果的可视性、视觉味觉的综合性运用,甚至依托活动激发消费者的盲从效应;在电商时代,讲究商品名称的编辑、引流图片的层次感,商品细节的剖析,感性文字的应用,各类事实及评语的展示……这些在移动年代,都能继续发挥余热。但是,移动时代,获取商品展示部分的“大分”并不在这些熟悉的套路上。

服务型商品,层层递进展示

移动时代于上两个时代不同之处是:多平台展示和消费者裂片化“浅度”浏览。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展示不必在一个平台上完成,而且需要一个层层递进的系统,我们必须在此基础上结合商品系统,做出一个绝杀组合。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如何层层展示一个托福课程:

1.做好微信使用导航(用户使用指南)

做好导航的好处是,让用户在看完用户指南后第一时间就喜欢上我们的微信,觉得内容都很实用,例如:回复:1经典电影推荐;2好听的英文歌曲推荐;3经典美剧推荐;4怎么利用网络学习英文等等,给微信粉丝留下一个很好的印象,如果他们喜欢上了内容,就会很自然地期待每天发的内容了。例如:

2、内容为王

周一到周四会直接推送一分钟的《口语微课堂》。这个节目是由口语团队老师真人录制的,给大家讲解一些口语常用表达,周五偶尔搞搞互动,发发软广告,但是一定不能每天发广告,发一次广告就是对你微信粉丝的一次小伤害,广告多了,大家就烦了,会取消关注。所以广告一定要控制住,埋头做好内容。周六日我们会精选一些能引发朋友圈转发的双语趣闻,微信平台想要做大,一定是靠朋友圈的转发,从而用内容吸引更多的粉丝,有时一篇好的内容可以在朋友圈转发上2000+次。

网络时代,信息都很开放,基本的内容百度都能找到,如果我们每天直接发送从网上复制粘贴的一堆单词,如《形容人长相词汇》,等一长串,这样的内容是不会有人看的,我们推荐的内容一定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如:

一篇贴心的中英双语文章,既让人学习了相关英文词汇表达,又让人觉得温暖,只有这样的内容才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养成良好的英文阅读习愤。

3、微信语言幽默拟人化

这样做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让别人觉得我们的微信有人味儿,而不是一个机器人。谁愿意每天对着一个冰冷的机器人说话呢。例如:

当你给我们的微信发信息时,你就会收到这样一条回复,一句亲爱的,让你在安静的夜里倍感温暖,空虚公子这个名字紧跟潮流,当你看到基情四射的时候,你已经觉得我们是个活人了……

4、定期发送有互动性的内容(如: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就不用说了,这是大家最喜欢的环节之一了。我们会定期推出不同的栏目增强互动性,例如:知心哥哥专栏,贴心地解决大家在生活中的困惑,或者微信语音模仿大赛(鼓励大家模仿标准英文)。

5、定期做online to offline活动

定期做微信好友见面会,让大家能够更多地跟我们接触,去现场感受英文的魅力,感受老师的魅力,我们在现场会安排很多有意思的活动,免费的lecture,神秘嘉宾。现场我们的老师表演了英文歌曲等,大家都很喜欢,也学到了东西。因为这些活动,很多来参加活动的微信粉丝后来都成了我们的学员,实现了online到offline的转化。

我们用精炼的模型来复盘这个案例,看看他是如何长期源源不断的实现课程销售的。

首先,它暗含了一个产品系统,这个系统中,除了传统方式中的重头戏:收费课程外,还有一系列的免费产品——吸引流量的导航板块;实惠及展示实力的每日的微课程;社交性质的互动产品;现场体验型产品。

其次,这些产品体统是在线上线下有序的进行展示的,暗含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逐步解除了消费者的心理防线,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越来越多的投入和熟悉,意味着越来越大的订单。

实体型商品展示

以上展示的是一个服务型产品的展示案例,服务型产品可以分拆,比较特殊,那么,实体型产品如何拆成一个商品系统?如何层层展示?

有三个关键点:前期把魅力分拆展示,中期要借道消费者展示,后期要展示关联产品。

分拆展示魅力

手机行业,格局已经大变,魅力型产品大卖,普通产品惨卖,主销、旺销的型号越来越集中。我们来看一下,任何一款大卖的产品,是不是在前提有节奏的展示其魅力的?

最近一段时间,华为在推其荣耀系列的新产品荣耀3C和荣耀3S,这两款产品是抢夺中低端客户群,至今还未上市,其展示手法已经远超年初在伦敦发布P6时候的水准。

首先是在自媒体上展示极致功能——8核芯片,为了让极致功能更有魅力,用价格作为魅力放大器——余总称荣耀系列独立,采用互联网渠道分销,价格可以降低30%,给足了市场预期。一周以后,利用一个圈内测评师进一步展示了这种魅力——无可比拟的跑分。紧接着,借道一堆IT人士剧透:小清新的包装盒,话题性的竞争用语……各类隐形的魅力展示已经悄悄的包围了消费者,很多消费者开始捂紧了原本计划去抢购小米或者双12上淘宝采购的口袋。

未见其商品,先闻其魅力。这是一个必用的手法,大家想想励志橙推出的时候,是不是提前一个月就在各种渠道“见到”了它的“魅力”?雕爷牛腩呢?皇太吉煎饼呢?是不是通通有同样的套路?

借道消费者展示

实体产品的展示,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消费者身上,消费者是最具公信力的展示平台,是离2次销售实现最近的展示平台,每一个厂家都会设计众多细节来引导消费者展示。

购买前以F码诱惑消费者展示:

购买后不忘以免单机会诱惑消费者展示:

后期关联产品展示

更具有实效和更为隐形的场景在聚餐环节和办公室,很多公司会设计小物件,让消费者能在办公室和聚餐环节秀出来,从而引发一番话题……这个时代,魅力型产品不能成为饭桌上的谈资,注定是失败的。

而且,这些关联性产品,往往带来巨大的利润。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心发掘你的产品魅力,设计一个层层递进的展示系统,顾客会自动来到你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