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这是对五行思想的发挥。“五行一阴阳也”,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也是要分阴分阳的。
我们看前面这个图,东方是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央戊己土。从十天干的顺序来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其处在一、三、五、七、九这些阳位上的甲、丙、戊、庚、壬,当然就属阳;而处在阴位,即二、四、六、八、十这些位置上的乙、丁、己、辛、癸,则属阴。比如甲木就称为阳木,乙木就称为阴木;火也是如此,丙火为阳火,丁火为阴火,以此类推,金、水、土都是如此。中医里面也有此类说法,比如有人的表症是上火了,那么医生拿脉,最重要的就是判断其表症的阴阳,如果判断是阳火,那就需要泻一下,如果是阴火,那就不能采用泻的办法了。
“阴阳一太极也”。阴阳是太极所变化出来的,但实际上,太极是无时不变,它从来就没有一个静止的时候。它是生生不息的,从来就没有一个起点,也没有一个终点。所以,阴阳本身就是太极。《易经》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如果道没有一阴一阳的这种变化来体现,那么就不能称之为道。所以我们反复说,太极并不是真有这么一个实在的、神奇的东西。尤其是我们刚刚开始学习这个“太极图”的时候,特别容易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先后次序,好像图上的第一个圈圈是祖父,第二个圈圈是爷爷,第三个圈圈是父亲,第四个圈圈是儿子,好像就是这样一个一个生出来的。其实不是这样,这是为了让它形成一个理论,让我们能够通过这个理性去了解,不得不有了这样一个先后的顺序。但实际上,这一切东西都在一刹那同时俱足,就像冯老师经常说的:“要牢牢守住当下!”老学员对这话肯定都不陌生了。一切都在我们当下这一瞬间形成。我们只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才能把这些理念跟我们自己当下一念所产生的这个心体,沟通起来。
所以,周敦颐先生说“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这就又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感觉了。禅宗说“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毫端”,也完全是一个意思了。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五行之生,指的是我们对五行道理的认识。我们产生了金、木、水、火、土的这样一个认识,并以此衍生出五行各自不同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会有这样一些认识,比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日升月落、昼伏夜出,等等。然而,如果从我们当下的这一刻,我们当下这一念产生的时候,是没有四季这样的分别的,当下就是当下,哪有其余!就像我们早晨刚醒来,刚刚进入了意识状态的时候,人是清醒的,同时脑子里又没有什么杂念。只有在第二念、第三念生起了,哦,今天是星期几了?啊,我要上班了;我要穿什么衣服呢?穿夹衣太热,得穿衬衫,于是才有了现在是夏天的概念。这个五行的道理也是一样。就是因为我们产生了要认识自然规律的这么一个念头,于是才会有了不同的概念产生,才会划分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特点,这才有了我们现在所谈的五行,有了五行的不同的特征。
所以,五行的概念从我们人的精神中产生出来,就各自具有各自的特性。但是,五行本身产生于人的精神,这个是一体的。前面说“天地一太极”,万事万物也是一太极。我们只有在在这种感觉上翻过去,才会对此有更深切、更实在的体会。
《金刚经》里面有一个“一合相”的说法,“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一合相是什么?就是太极!就是天地万物一切,我们把这一切用一个词来表达,就是宇宙。实际上,离开了天地万物,并没有一个所谓的宇宙。宇宙就是天地万物的组合,就是一合相。宇宙里面有很多很多的东西啊!有星球,有生命,有各种各样的物质,有各种各样的元素。这样一细分,宇宙这个东西就找不到了,所以又不是一合相了,“即非一合相”了。而且,每个组成部分又有各自不同的组成。比如说“人”,这就是一合相,把我们所有人都概括完了。但是,“人”又非一合相,我们人又是由眼耳鼻舌身意四肢百骸等组成,并且在现代科学技术的研究下,发现某些人体内的细菌和我们人是共生的关系。细菌肯定不是人,但如果离开了这些细菌,人都无法存活了;而它离开了人,也找不到可以生存的地方居住,于是就寄住在我们的身体里面,在我们的血液里面。你这么一细分,“人”又没有了,只有五脏六腑等等东西。所以,万事万物也都是一合相,又并非一合相,只是给它安上了一个名字而已。
我们以此来体会“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就有豁然贯通的感觉了。如果我们把注意力投放在五行的某个侧面,那么这个侧面的“各一其性”的特性就表现出来了。但如果我们的注意力是全面的,超出了这些表象特征,那么它就是一体的,就是太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