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The Handbook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牛津并购手册》

在现实的商业世界中,一部并购发展史,其实也就是相关的行动、思想与经验相互作用的历史。具体说来,在100多年的并购演进过程中,交易的范围、规模、方式和结构等不断在发生变化,其总的倾向是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复杂。与此相关的概念、观点和理念也越来越丰富,建立在这些发展变化基础之上的人们对并购的认识或所谓的经验则与时俱进。然而,由于并购实践发展变化太快,人们关于它的思想和认识水平的提升并没有完全保持同步。这一点,可以从最近几十年来相关理论对于并购实践指导的缺位或不到位的表现得到印证。传统而落后的思维方式开始跟不上并购实践前进的步伐。不少并购理论和实务界人士已经初步意识到,这种现象和问题的后果势将阻碍并购实践继续向前健康推进,并着手转换思路,尝试运用新的研究方法以应对并购实践提出的新挑战。

2014年,英国的三位商业管理专家戴维·福克纳、萨图·蒂里康盖斯和理查德·J.约瑟夫共同编写出版了一部大部头的并购专业著作——《牛津并购手册》。这正是并购学界和实务界在新的方向上进行努力的一部分。

该著从4个大的方面出发,分20多个具体问题,全面而深入地梳理现有的人们对并购的认识及其局限性,正视并购实践出现的新问题,并且从多学科和多角度展开对这些新问题的解读。这是一部在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及观察问题的角度上超越前人的创新之作。

该著的内容几乎涵盖并购实践中新近出现的所有重要问题。

通常一部综合性并购著作会包括交易前的战略计划、交易中的目标选择、尽职调查、目标公司估值、交易结构、谈判、买卖协议的达成,以及交易后文化、人员、技术和市场的整合等基本内容。但这部著作并没有把这些作为主要讨论对象,而是将并购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挑战作为重点。

这些新问题和新挑战构成了该著主线,实际上也贯穿于并购交易的三个阶段。比如并购的类型、并购的绩效测算、并购的价值创造、交易结构、杠杆收购、并购中的知识管理、并购中的社会身份认同及并购中的权力和政治等。特别是在该著的第四部分,作者用了很大篇幅讨论新兴市场和产业领域的并购发展趋势,如新兴市场的并购特点、财务并购、专业服务公司间的并购及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的技术领域并购等。相较于其他同类并购著作,该著在内容上的创新是十分明显的。

这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通俗读物,而是一本研究文集。

与书名所显示的含义完全不同,该著体现了极强的专业性。包括导言和附录在内,28个组成部分都是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它们分别由世界各大洲的43位在各自领域有着杰出贡献或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撰稿。这些专家学者多数是美国和英国顶尖学府的资深教授,比如前沃顿商学院管理学系主任哈伯·辛格教授、并购名著《如何避免并购陷阱》和《并购生存策略》的作者斯科特·莫勒教授及并购经典《并购创造价值》一书的作者萨德·苏达斯纳教授等。也有来自法国、德国、芬兰、瑞士、瑞典、希腊、加拿大、荷兰和日本的专家学者,如德国歌德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等。他们不但以其名望增强该著声誉,而且通过分享他们的独到见解保证或提升了该著的专业性和学术水平。

这部著作融合了系统论和多学科的分析方法。

传统的并购研究之所以跟不上并购实践的发展变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并购研究者往往是在单打独干,片面地运用单一学科方法观察复杂的并购现象。这已经引起比较广泛的批评。运用系统论和多学科方法研究并购问题,虽然不是这部著作独创,但它近乎做到了极致。

首先,这部著作用系统论方法将战略、金融和社会文化这三个层面融为一体统领全局,把并购交易看作是这三个主要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然后,再将这三个层面分解为三个主要部分从多学科角度并运用不同学科的研究方法对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在这部著作中,这些角度和研究方法至少涉及战略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金融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近10个学科领域。就方法论而言,这样的高度和广度在一部著作中充分得到体现,在并购的文献海洋中实在是难得一见。

基于上述理由,完全可以相信《牛津并购手册》这部著作将对当代世界范围有关并购的实践及其研究产生积极影响。也正因为此,这部著作不仅仅适合那些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务经验的并购专业人士阅读,同时也值得对并购未来发展抱有兴趣的刚入门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