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生命周期理财

本书中的生命周期理财,主要结合企业生命周期和个人金融生命周期,从初创期、扩张期、成熟期、退出期几个角度来写企业老板在企业和家庭方面的理财,并就财产转移提出了一些问题,以帮企业老板更好地思考、判断。

本书章节分布如下图所示。

本书章节分布示意图

推荐序一:规划的意义

初识Michael(作者英文名)是两年前的一次活动上,曾经的财务会计经历使我们很快有了共同的话题,印象极深的是Michael当时对我提出的一个问题:“你的家庭愿景是什么?”看似简单的问题我张张嘴竟回答不出。

一年前在Michael的自我领导力沙龙上,我对这个问题仍然没有理出思路。作为非企业主群体,个人更多考虑的是职业发展方向,对后代也多从教育就业方向去要求。那么,家庭愿景真的那么重要吗?

带着这个思考我开始复盘我的家庭成长。如果在我的父辈时就明确家庭成员的共同愿景,父辈的基础加上我们这一代的努力,就会更早在孩子少年时树立清晰的价值观,明确努力方向。我想就不会出现我30多岁开始转型,儿子今年也17岁了,还尚不明晰自己要什么... ...

由于工作关系(股份制银行私人银行部管理工作),接触的客户大多是企业主,其中不乏家底深厚的实业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大陆的企业家二代独子多,但让孩子继承自己事业的占比很小,大多会选择让孩子出国读书、移民,或回国从事金融、投资、医疗、律师等专业工作。

究其原因,据我观察有这几个:

(1)国内高净值人士基本为第一代白手起家的实业家,凭借30多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信息、特殊资源、国内爆发式的市场需求、廉价劳动力等因素借势而起,随着市场越来约规范,原来的机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无法传承。

(2)企业家个人在过程中深谙其中创业之艰难,及国家法制健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守富意愿强烈,对下一大更看重安全感、生活安逸度的考量。

(3)企业家在创业之初,大多抱着“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理念,缺乏对企业的长远规划,企业管理较为粗放,当市场、政策有变动时的转型带着更多顺势而为的冲动,目标感不明确,投资较为盲目。而大多数后代自小很少参与父辈的事业,从国外学习到的新的管理理念无法与父辈沟通或落地困难,导致在经营方式和战略上无法相互适应、理解,造成两代人理念上沟通困难,无法实现有效传承。

据调查,大陆的民营企业平均生存周期只有五年七个月,如何使企业永续经营,怎样有效传承给后代,如何或什么时候开始培养接班人,怎样避免富不过三代的宿命... ...成为大多数中小企业主的共同问题。

因此,规划,无论人生规划还是财务规划,从个人职业发展、家庭成员趋同一致的价值观目标的形成、企业的永续经营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常感谢Michael,将自身三代的企业传承经验及多年从事财经咨询、财务顾问的实践经验倾囊而出,以大陆20多年的成功经商经历,坚持梦想并逐步践行,将实践与理论高度结合,为我们写出了这么一本深入浅出、颇有“实战”意义的工具书,相信可以为私营企业主困惑的问题提供思路和解决方案,也同时为我这样的专业人员的职业发展和明确家庭共同目标提供更多思路和思考。

焦岚

2016年6月10日

感 谢

感谢我的父母亲。我的很多经商憧憬,源于我小时候时常到父亲的办公室玩、跟随父亲到各个工地巡查而潜移默化得来。我的母亲在我们五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不辞辛劳地不断安排各种“体验”活动,让我们去探索和发觉;从音乐、画画、语言、旅行到游泳、足球、高尔夫等,这些都带给我们以生活技能的体验和学习,进而提升了我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

感谢我的太太Kristine和两个孩子Ming 与 Jordan。他们三位让我体验了身为丈夫、父亲、事业合作伙伴的感受,并在我的人生中有各种不同的意义。

感谢“车小莉”,她的推荐让我在与SAP合作的几个活动里认识了也是写书人的“张进”,进而把我推荐给“博瑞森”,才有今天这本书的出版,也使我完成了我这一人生阶段的使命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