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玉米油的市场概况
玉米油也叫玉米胚芽油、粟米油,它是从玉米胚芽中提取的油,是玉米综合加工成淀粉糖或乙醇的副产品。玉米油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植物油,含有86%的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56%,容易被人体吸收。玉米油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以及类固醇等营养物质,有防止衰老的功效,可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玉米出油率很低,一瓶5L的玉米油要耗费60~80万个玉米胚芽。玉米油的脂肪酸由于在甘三酯中呈规则性排列,因此结构稳定,适合深度煎炸,与其他食用油相比产生的油烟少,对厨房环境危害极小。
2011年,全球玉米总产量合计8.59亿吨,产量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依次是美国、中国、欧盟、巴西和阿根廷。美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产国,2011年产量达到3.14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37%,较2010年下降了两个百分点。中国是第二大玉米生产国,2011年产量为1.9亿吨,占全球总产量的22%。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连年增加,2011年分别为3343万公顷和19175万吨,增长率分别为19%和30%,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玉米种植效益好于大豆。以黑龙江为例,2010年种植玉米每亩收益在240元以上,而大豆仅为104元。2011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较上年增加93万公顷,而同期大豆播种面积则减少了87万公顷。充足的原料供应为食用玉米油市场的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0年,全球玉米出口量合计9016万吨。美国是最大的玉米出口国,年出口量达4763万吨,占全球出口量的53%。虽然国内玉米丰收,但供需仍然紧张,2011年中国进口了400万吨的玉米。农业部的十二五规划要求玉米自主率为100%,所以国家今后还会以发展国内玉米种植为主,预计进口玉米数量不会大幅增加。
由于生物柴油的发展,美国玉米深加工比例目前达到50%~60%。美国是玉米油产量和出口量最多的国家,2008年玉米油产量120万吨,占全美食用油产量的10%,其国内消费量仅次于大豆油。2011年,中国玉米供应58%用于饲料,8%用于粮食消费,用于深加工的比例为29%,2001年时中国玉米深加工的比例还只有11%。这10年玉米深加工快速增长的原因是:白糖价格大涨拉动玉米淀粉糖的快速增长;造纸、纺织和食品行业对变性淀粉需求的增长;白酒行业发展带动了食用酒精增长,燃料酒精也在稳步增长;玉米油、玉米粕和玉米纤维等副产品的利润较好;等等。国家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严格限制玉米深加工的发展。2011年中国玉米毛油理论上最高产量为165万吨,这也是中国食用玉米油增长的极限值。山东和吉林是中国玉米深加工最主要的两个省,也是玉米油的主要供应地。如图5-3所示。
2011年,中国食用玉米油生产突破100万吨。其中,散油及用于调和油的比例约60%,小包装玉米油约40%。最近几年,在西王和长寿花的带动下,小包装玉米油市场增长迅猛,基本上以每年10万吨的速度迅速增长。五年前,小包装玉米油市场份额与葵花油相当,目前已经是葵花油市场份额的两倍,小包装玉米油的市场集中度也在提高。如表5-4所示。
年度 |
西王 |
长寿花 金银花 |
福临门 |
小包装玉米油市场容量 |
前四大品牌市场占比 |
食用玉米油供应 |
小包装食用油占比 |
|
|
|
|
① |
|
② |
③=①/② |
2008年 |
0.4 |
1.0 |
0.9 |
10 |
64% |
85.6 |
12% |
2009年 |
1.8 |
2.2 |
2.4 |
20 |
65% |
86.2 |
23% |
2010年 |
4.6 |
3.6 |
3.0 |
30 |
68% |
93.1 |
32% |
2011年 |
8.8 |
9.1 |
3.6 |
40 |
86% |
100.0 |
40% |
2012年 (1-6月) |
4.5 |
5.5 |
|
|
|
|
|
注:西王数据来源于公司年报,福临门数据来源于网络搜集,小包装玉米油市场容量为个人评估判断所得。
(二)小包装玉米油为什么能异军突起
(1)原料充足。食用油是一个资源主导型行业,玉米产量的增长及玉米深加工的发展,为玉米油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而且,玉米油原料全部国产,受国外进口油料价格涨跌的影响小,市场风险要低很多。
玉米油的价格行情与葵花籽油差不多,比豆油高1000元/吨左右。如2012年7月中旬,山东邹平一级玉米油10600元/吨,内蒙古一级葵花籽油10400元/吨,天津豆油9400元/吨。但玉米油由于竞争激烈,终端零售价格一般要比葵花籽油低10元/5L,这有助于小包装玉米油扩大市场份额。
(2)玉米油广告量大,保健功能被消费者认可。小包装玉米油的广告投放总额由2008年的6千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7亿元(刊例价)。其中,西王以2.5亿元领先,长寿花以2.3亿元紧追其后。
以前,只有南方地区偏好玉米油的清淡口味并认同其健康概念。在山东、吉林等玉米油主产区,消费者对玉米油的评价不高,认为玉米是做饲料用的,不是传统油料作物,也没有消费玉米油的习惯。曾经,玉米油价格贱过豆油,还被不法商贩掺入散装豆油中售卖。经过西王、金龙鱼等品牌对玉米油“关注心脑血管健康”、“健康心选择”等概念的推广,消费者开始接受玉米油是一种对身体健康有益的食用油的观点。
(3)各大品牌均重视玉米油产业,在玉米油行业投入大量资金,推动小包装玉米油的发展。2009年12月18日,长寿花在港交所上市。2010年2月,西王借壳金德发展上市。长寿花和西王均通过股市融得发展所需的资金,迅速提高产能、大量投放广告、开展全国营销布局。福临门也大大提高了对小包装玉米油的重视程度。福临门的“产业链、好产品”及上海世博会广告均以植物甾醇玉米油为核心产品,而不用传统的谷物调和油。福临门新推出黄金产地玉米油的概念,自2011年7月开始也大幅提高了玉米油的广告投放力度,当年广告投放量达到1.4亿元(刊例价),是去年的10倍。
(4)玉米油的行业领导品牌尚未尘埃落定,市场格局尚未成熟。2004年多力凭借巨额广告费在葵花籽油市场上崛起时,业内人士均看好玉米油领域,认为玉米油迟早会像葵花籽油一样有多力这样的专业领导品牌。当时,金龙鱼虽然在小包装玉米油市场占据一半的市场份额,但消费者广泛认为金龙鱼是调和油的第一品牌。
在消费者的心智空间里还没有玉米油的领导品牌。而且,西王做玉米油有产业链优势,西王集团目前共拥有240万吨玉米深加工能力,按照7%的玉米出胚率,理论上可以为公司提供约16.8万吨胚芽,实际供应量占公司压榨量的30%~40%。金龙鱼和福临门均需向外采购玉米油。2010年,金龙鱼和福临门分别是西王和三星散装玉米油排名第一的客户。随着近几年玉米油生产销售企业的增加,玉米胚芽市场成为完全的卖方市场,关联方的胚芽供应保证了西王原料的稳定供应,有利于西王的稳定发展。
西王和长寿花都提出了打造玉米油第一品牌的口号,但是,小包装食用油市场是个赢家通吃的市场,排名第一的品牌能够占据很大的竞争优势,这导致目前小包装玉米油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