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客户沟通的三个行为

前面介绍了销售沟通的目的,接下来我们讨论销售沟通的三个行为:提问、倾听、介绍。

有一个故事:五官分工的时候,嘴巴不服气,为什么自己的位置在下面,要求调到脑袋的制高点,主人万般无奈,只能把嘴巴放到最上面。从此嘴巴开始信口开河、口无遮拦,无论什么事情嘴巴都脱口而出,完全不经过眼睛、耳朵的同意,不到一天的工夫,主人就得罪了所有的人。为什么眼睛高高在上呢?因为老天爷提醒人们先看再说,为什么耳朵分立两侧而嘴巴只有一个,是因为老天告诉我们多听再议。

成功的销售访谈,买方说得多,卖方问的多,卖方一般在访谈的后期介绍产品和方案,销售人员要多听少说。菜鸟销售人员拜访客户时一般说得多,一见面,客户问:“你是哪个公司的?”销售人员说:“我是某公司的。”客户说:“某公司我知道,你介绍一下产品。”销售人员老老实实地介绍了一遍,客户说:“讲完了?”销售人员说:“我讲完了。”“没有了?”“没有了。”客户说:“没有了你回去吧,资料留下,等我们需要的时候再找你。”都是客户问销售人员答,客户会不会再去找他,99%不会。好的销售人员与菜鸟销售人员最大的不同是善于提问,让客户回答,自己仔细的听,获得需要的信息,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背后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而且谁提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

20世纪90年代有一个真实的刑事案件,说一段时间某城市某地不太平,经常发生罪犯袭击夜班下班的女工的案件。有一天深夜,一个女工下夜班回家,路上,感觉有人跟在她后面,而且脚步声越来越近,怎么办?“跑”,罪犯比你跑得快;“喊”,你在刺激那个罪犯犯罪;假装打手机,“说我到了,你在哪”,可惜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那个女工急中生智,回过头向罪犯问了一个问题:“大哥,听说这一段时间这一带不太平,常有坏人出没,我有点害怕,你能不能送我回家?”那个坏蛋明显愣了一下,不知道为什么竟然答应了,把女工毫发无损地送回了家。谁提问谁就掌握了主动权,提问的力量多大啊!当然可能还有另一层原因,那个坏蛋良心还没有彻底泯灭。

提一个好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倾听。你知道,在团队里最有人缘,你有苦恼愿意跟他交流的,一定是你说话不插嘴,还不断点头表示同情的人。你的倾听鼓励说话的人说的更多,同时,也体现了对客户的尊重。一次,我拜访一个企业老总,事先听说他比较武断,说话快还不让人有插嘴的机会,见面后,我基本上不说话,都听他说,最后,结束的时候,他反而对我说,你刚才介绍的真不错,说得很好。

问一个好问题,把客户的需求听清楚,最后才是产品陈述,而产品陈诉在整个销售访谈中应该是最少的。很多销售人员是急性子,总是迫不及待地展示其产品优势,只要潜在客户表达出对产品的某些关注,他们就会马上进入演讲状态,开机关枪一样把产品的优势和其他用户的反馈意见介绍一遍,就怕客户不理解。其实这是非常失败的沟通行为,根本没有办法达到了解需求的目的,也给客户带来自吹自擂的感觉。销售人员为了抑制自己说话的冲动,有一个技巧,就是在开口以前,心里从1数到10,对方还是不说再开口。再教大家一个技巧,你实在想给客户介绍产品或方案,结尾也应该以问题结束,你觉得怎么样?你理解了吗?

另外,面对客户的问题,最好的回答也许是反问,客户说你的价格太贵了,你的回答是:“为什么您会觉得贵呢?”如果客户不回答,换种方式再问:“是预算不够还是别家价格报的低?或者我们哪点没做好呢?”接下来你再陈述是不是针对性更强了。不过大部分销售人员回答我们的质量好或者我们的服务好等,客户又问质量好在哪里、服务好在哪里,你再回答,言多必失,客户总能找到你的破绽。

我在企业上班的时候就碰到这样的案例,一个销售人员回来跟我说客户说我们的产品太贵了,最后30万元的底价硬生生地降到了28万元才成交,最后,那个客户要我们把发票开成31万元,我不说你们都知道是怎么回事,让我很郁闷。

在销售拜访的开始阶段,你的任务就是向客户提问,搜集需要的信息,全面理解客户的问题和需要。如果你能在之后的发展阶段走得足够远,被邀请介绍产品,比如正式的演讲、展示或者建议书,即便在那个时候,你也应聚焦在你和客户之前共同找出来的问题和关注点,而且要和客户一起讨论。切记,提出好的问题,做一个好的倾听者,你将成为一个沟通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