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结构就没有方向,
没结构就没有健康。
没结构的政策是自然成长,
有结构的政策是有意培养。
所以,营销微调要两手抓,一手抓结构,一手抓政策,两手抓不跑偏。
确定主要措施的几个关键注意点……
主要措施也就是实现目标的策略和方法。(如前3-2所示)
根据这么多年接触企业的经验,大多数企业在制订营销计划的时候,指导思想是不明确的,主要措施是模糊的,目光都是紧紧盯着目标和政策,最终导致目标不科学,政策体现不出引导性。
不同的企业、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产品决定了当下需要采取的不同措施,“医信横通SPP营销模型”里面列举了几条,包括营销模式、招商策略、对外政策、支持服务、市场结构、客户结构、医保、招投标等。下面就选重要的谈谈。
一、营销模式
营销模式就是以关键成功要素来命名的营销策略组合,是营销的主要思路(如图3-4所示)。

图3-4 营销模式示意图
营销模式就是一个营销方法的组合,以最能体现其特征的那个方法来命名。
这个特征有的体现在普药上,有的体现在新药上,有的体现在OTC上;有的体现在渠道策略上,有的体现
推广策略上;这样一组合,模式就热闹起来了。
根据目前市场上的表现,我把多种模式列一个简单的表格,供大家参考。如表3-1所示。
表 3-1 不同营销模式简介
各种模式我就不再一一介绍了,这里只对其中两个关键问题做一个说明。
1.要掌握规律,掌握事物发展的“道”,掌握模式形成的原因
“羊多了,就要去离家更远的山坡上放”
所以普药传统模式竞争激烈了以后,就开始渠道下沉,深度分销,去离家更远的山坡上放羊,后来远的山坡上草也少了,自己就要一边放羊一边种草,也就是后来单纯下沉还不行,还要有助销。
“穷人要钱,富人要安全,安全的富人要说了算”
别怪有些企业包括医药行业外的企业不正规,因为我们刚刚改革开放了30年,我们的企业大多数比较穷,穷人不讲究,有钱就行,所以一开始全是底价招商,还是全国总代,后来省代,再后来细分招商,再后来到现在终端招商。
有点儿钱了以后当然怕失去,怕又回到苦日子。底价招商总是有些问题,况且近2年来人们对这种问题的危险性的认识越来越强烈,所以现在很多企业开始自控商业,终端招商。
就算是自控商业,终端招商,指挥起来还是费劲,不是自己发工资的就不听话,这是规律,所以企业就觉得执行力有问题,很多想法不好落实,所以要说了算,要完全自营。
“产品稀缺拼生产,产品多了拼送钱,送钱拼急了就穷则思辨”
刚由计划经济放开以后,大批采购员等在企业门口,要给企业的供销科长送礼才能买到货。企业只要加班生产就行了。
产品供大于求了,送钱就要反过来了,从送礼买货到送礼卖货,说送钱通俗,包含但不限于给特定的人送钱,渠道链条上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少不了,利益驱动,这就是销售。
送钱的企业越来越多,送出去的钱越送越多,大家总有顶不住的时候,因为向下的价格竞争是有底限的,企业都有成本,其实拼政策(送钱)拼的是管理和成本,这两个要素虽然各个企业有差异,但也差不到天上去,所以,大家送钱都送穷了,穷了就思变,思变怎么变?要辩!什么叫辩?
辩就是讲理,说自己的东西好,说自己的东西适合这个治疗方案适合这个疾病,然后说明理由,怎么向人家说明理由呢?要有些专业的东西!说得人家心服口服,你的产品就你能脱颖而出,第一选择有了依据,第二用着踏实。所以,现在我们的企业都要做专业化。
2.无招胜有招,不要为模式所困,不要被模式所迷。
一种模式适应于市场,并不一定适合于企业,适合这个企业但不见得适合那个企业。任何模式的落实推广都涉及公司的产品或产品组合,队伍的执行力,公司的文化和决策机制,公司的管理理念等若干因素,有很多时候不是模式的错,是人的错。
不要因为战术的失误而否定正确的战略。
有些企业频繁地换模式,看到别人建自营队伍,就跟着建,但是自己建队伍管理难度大,费用处理难,结果就又觉得自建队伍不如底价招商,最后回到招商的老路上。
看到别人都在细分招商,也跟着学,招聘了很多新人放出去三个月没见成效,觉得新人不行全部换成老人,又是3个月,还是没有效,又觉得细分招商不行。实际原因是新人不会干,老人不好好干,是管理的问题。
看到有的民营企业做学术尝到了甜头,也跟着做学术推广,但只是学了个开科室会,闹得挺热闹,成本挺高,不怎么见效,结果又觉得做学术不行……
有的企业到处学习别人的经验,但自己不分析,以至于学了很多理论但就是用不好。
成功的企业都是走自己的路,然后被别人总结成模式!
二、结构和政策
医保、物价、招投标是门槛的问题,是处方药销售的桥头堡,但不是自己的,而是敌人的桥头堡,只有把它攻下来,变成自己的,才能大模大样的进入阵地。所以“医保、物价、招投标”很重要。
可是重要归重要,如果企业只做这三条就万事大吉了,也太小看“营销”这两字了。“营销”这两字里面还有一个“营”,“营”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要有大计谋、大策划来一个大转变、大突破;另一个就是日常微调、日常运转,靠的就是结构和政策。
本书重点是讲的“营”,其中又着重讲大计谋,但是日常运转和微调很重要,也有一些企业做得不太好,所以这里再做进一步讨论。
为什么说有的企业做得不好呢?因为他们在利用微调的两个重要手段时“跑偏了”,只是注意政策,很少考虑结构。
企业里要进行哪些结构调整呢?
主要是四大结构:市场结构、客户结构、产品结构、费用结构。
有的企业家门口做不好,2000里地以外的市场做得好,这不是市场结构有问题吗?
有的普药企业全国一级商400个,每年销售1000万的20个,每年销售50万的200个,这不是客户结构有问题吗?
有的企业60个在销普药中有18个赚钱,18个保本,还有24个赔钱;有的企业新上市一个新药,但是定政策的时候把它和已经上市3年的产品按同一标准摊费用,这不是产品结构有问题吗?记住:不要让一岁的孩子打酱油。
有的企业营销费用率居高不下,一看主要是差旅费奇高无比,还不如在那几个省区招聘当地人省钱;有的重点产品一年营销费用1000万,但900万是销售费用,属于市场部的预算才100万,这不是费用结构有问题吗?
先调结构,再调政策,政策是工具,结构是目的,政策是为结构服务的。
没结构就没有方向,没结构就没有健康。
没结构的政策是自然成长,有结构的政策是有意培养。
所以,营销微调要两手抓,一手抓结构,一手抓政策,两手抓不跑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