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培育员工梦想的三步曲

根据人人具有欲望需求的本性特征,领导者应善于寻找、发现、挖掘部属的欲望点,将其与组织的目标、战略、愿景进行比对,遴选出其中最接近于组织需求的那部分,加以引导,促使员工建立起基于自我欲望,并与组织意愿、战略趋同的个人发展目标,形成自我梦想与组织目标的心理共振。

1.发现梦想

人人都有梦想,如果将其假想成花朵放入一个筐中,一定是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千姿百态。领导是组织的领导、团队的领导,这些美丽的“花儿”不一定全是你想要的。此时,领导者就需要有一种功夫,寻找组织所爱。

企业梦想是我们选择员工梦想的基本标准,但它不能拿来就用,应该进行解析、分解。企业梦想有两层内涵:以愿景为宗旨的理念性梦想,以战略为导向的目标性梦想。理想的员工应同时具备这两层内涵的梦想,一般员工仅有一层或某层中的一个部分的梦想。如公司的产品质量追求是“时尚耐用”,它是企业的产品质量梦想。假设我们要从设计团队中寻找与此关联的梦想人员,首先,分析设计过程中实现“时尚耐用”,应具备的思维是:

(1)追求新奇,对变化敏感。

(2)空间感强,想象丰富。

(3)精益求精,科学严谨……

根据这些要求,如果让我们在设计团队中寻找到完全具备上述所有思维素质的人,是不是很难?回答应是肯定的。但如果要找具备其中某一项思维素质的人,就会容易很多。此时,问题简单了,我们可以做如下的分工:让“追求新奇,对变化敏感”思维的人设计外观;让“精益求精,科学严谨”思维的人设计功用;让“空间感强,想象丰富”思维的人进行外观与功用的组合设计。这样的分工可以充分发挥每个设计人员的优势或喜好,是较理想的设计组合。

这仅仅是组织梦想分解的一点,且是目标能力层次。如果是具有管理职能的领导者,则应寻找其理念层面的梦想,是否有与组织理念、梦想相契合的部分。领导职位越高,越应贴近组织的愿景、战略、价值观等宏观梦想。反之,则应向完成具体的专业性梦想靠拢。

期望的员工梦想应满足三个基本条件:是实现组织目标的组成部分;有能力达成任务要求;有兴趣或愿意做。领导者应注意识别,但很多时候只有部分人能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用到下面的方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