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在仓内管理是最重要的,高于其他一切原则。只有人、货、场、器这些仓内要素都足够安全,仓内的运营才能顺利进行,仓内管理才有意义。而仓内设备,由于其使用特性,如不按规范操作,极易产生事故风险。因此,制定仓内设备的安全管理规范,是非常有必要的。
(1)使用前预检
设备类型有很多种,不同的设备需要预检的项目不同。根据仓内实际情况,需要对每一台设备给出明确的预检方法,以便员工操作。以柴油叉车为例,介绍预检的主要内容。叉车使用前要进行十步检测,以检查叉车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第1项车身检查。巡视车辆外观,是否存在生锈、变形、开裂等情况。尤其是顶部的保护板,是否有开裂情况,如有开裂,需及时修理。
第2项油料检查。检查油料是否充足,能否满足当日操作需求。如不能满足,应及时添加油料。
第3项操作杆检查。检查操作叉车运转的各操作杆是否完好,有无变形、弯曲、开裂等情况,如有发现,及时报修,避免操作中产生操作偏差。
第4项轮胎检查。轮胎检查首先要看一下胎压是否正常,有无漏气、泄气等情况。其次要看四个轮胎压是否相同,如有较大差距,应补齐低压轮胎的胎压,保证驾驶平稳。最后要检查轮胎是否有破损、裂痕、较大划痕等,确保行驶中的安全。
第5项电气设备检查。测试其操作是否存在问题,检查电线是否有破损,电池容量是否足够,以及电控器是否正常工作。作业中的电气设备突然停滞,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要予以关注。
第6项前叉检查。前叉是货物的承载部件,是主要的承重处。出车前要对前叉部位做细致检查,检查前叉是否有开裂、变形,螺丝是否存在松动。
第7项制动系统检查。比让叉车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叉车停下来,制动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出车前要充分检查。
第8项液压系统检查。液压系统为叉车操作,提供动力。因此,出车前需检查液压系统的油液是否充足,有无漏油现象,油路是否通畅。
第9项灯光检查。灯光是叉车夜间作业不可缺少的,因此需要对灯光情况进行检查,确保灯光正常使用。
第10项座椅及安全带。座椅和安全带是保护驾驶员最主要的部件,在出车前应对其进行检查,确保能够保障驾驶员的安全。
(2)使用中安全规范
沿用上面的例子,仍然以叉车作为对象。叉车在使用过程中也有很多的安全要求,以确保使用安全。
驾驶叉车,驾驶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持有叉车证,才能驾驶叉车。
仓内操作,叉车时速不得超过10km/H。
叉车前叉不论是否有托板,均不许站人升降。
任何人禁止在举起的货叉下经过或停留。
叉车叉举货物,禁止超过荷载重量。
叉车叉载货物时运动,货叉抬升不得超过20厘米。
驾驶叉车时,不得将身体的任何部分伸出叉车以外。
叉车在任何情况下,不允许载客。
叉载重物时,应尽量将货物后移,靠近货叉的根部,并将货叉向后倾斜。
叉车运行中多观察周边情况,避免对他人或设备造成损伤。
操作场地地面,确保平整坚固,可以支持叉车的操作。
(3)使用后检验
叉车在使用后要及时归还,不能驾驶叉车做运营操作以外的其他事项,叉车应停在指定地点,不堵塞安全通道,不占用日常通道。
叉车交车后,同样要对叉车进行检查。检查项和出车前的预检项基本相同,如发现问题需及时报修,避免影响下次使用。
仓内操作,安全大于天,一次安全事故,可能会影响之后相当长时间的运营,造成运营效率损失。设备损坏、货物损坏还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如果是人员受到伤害,除了企业自身受到的经济损失和产生的社会影响,对于受伤害的员工个人,影响更大。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危及生命,这是多少金钱都无法弥补的。因此,安全问题怎么说都不为过,怎么强调都不算啰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