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IT项目经理来说,最重要的是需求,那么需求从哪来呢?答案就是需求调研。
在IT行业,很多公司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其他目的,必然会做一些定制开发和项目外包,这是目前的行业常态。一个完整的软件外包项目流程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开发编程、测试分析、系统整合及现场支持。所以,需求分析是整个软件项目外包流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如果连客户需要什么都不清楚,闭门造车开发出来的东西又有什么价值呢?客户不可能为此买单。
3.2.1 三步快速入手项目
举个例子,你正在会议上跟甲方为了某些需求变更激烈讨论的时候,领导突然拿着手机对你说:“这里有个新项目,有个公司要做一个在微信上用的‘访客系统’,我跟他们的总经理拉了群,现在把你也拉进来,你尽快跟他们沟通确认一下。”领导说完就走了,留下尴尬的你。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像不像每次接到新项目任务的你?这种情况对于新手或者经验不丰富的项目经理是一头雾水。对于有多年工作经验,却对 “访客系统”不熟悉的项目经理来说,通常可以从以下三步快速入手。
1. 快速建立基本概念
遇事不决上网查,看看什么是“访客管理系统”。想要的东西基本都能找得到,先从互联网里找概念,如果互联网的资料不全,还可以看看百度文库里一些质量较高的文档,里面也会有概念描述。这时候你就知道了访客系统是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 快速建立产品功能和使用场景
继续搜索,看看是否已经有公司做好的现成的“访客系统”,一般情况下能搜到许多类似的软件,特别是排名靠前的广告位,都是其他厂商类似的系统,点进去看看产品介绍或者解决方案,很快就能知道访客系统大致包含什么功能、适用什么场景。你也可以把这个过程理解为一个简单的竞品分析过程。
3. 快速了解客户群体及行业现状
什么样的客户会建立这种系统?其实,在第二步查看其他厂商的网站时,再去看这个公司的成功案例,就能发现他们的客户是谁,以及大致的应用情况。有些知名的客户马上就能了解,不知名的依然可以通过互联网了解这个客户是什么行业的,为什么需要这个“访客管理系统”,通过侧面了解,就能知道客户群存在类似的需求。
不需要高深的知识和能力,会搜集信息就好。虽然这个过程非常简单,但是至少从以下三个方面帮你建立起了对这个项目基本认识:
(1)概念层面:访客管理系统是什么;
(2)产品层面:访客管理系统一般都有哪些功能,适用哪些场景;
(3)客户层面:哪类目标客户会产生这种需求,他们需要的原因。
3.2.2 掌握需求调研的四个维度
作为项目经理,需求调研是一项必须掌握的能力,需求调研又是什么呢?
需求调研就是收集需求的过程,是为实现项目目标而确定、记录并管理相关方的需要和需求的过程,主要作用就是为定义产品范围和项目范围奠定基础。可以通过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对项目范围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目的是依据需求调研的结果,进行下一步的需求分析和产品设计工作。
基于以上内容,我们明确了什么是需求调研,再把关注的重点进行归纳,就能抽象出需求调研的四个维度:
(1)项目背景:关注建设目标和客户期望;
(2)项目业务:关注业务功能、流程、节点、主次;
(3)项目角色:关注业务功能涉及的角色,每个角色的任务和他们的期望;
(4)系统接口:关注系统之间的关系,内外部的对接改造。
3.2.3 逐一分解四个维度
当我们抽象出四个维度,就有了抓手,可以进行分解,下面对每一个维度展开具体的调研。
1. 项目背景的调研
项目背景,是理解用户建设此项目的动机和项目背后存在痛点的关键环节。客户基于不同的动机,对系统的要求往往有很大的差别。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很多项目经理经常会忽视项目背景调查。这种忽视会带来非常大的项目风险——无法清晰准确地把握客户的期望和建设目标,这也是项目中最常见也是最大的风险之一。
对于项目背景的调研,我们必须找对对象,一定要想办法与对方的项目发起人或主管领导直接沟通,以便清楚地了解项目建设的动机、对项目的期望、要实现的目标、有没有关键的制约因素等。因为面对的很可能是客户的主要负责人,有时候会比较敏感,或者时间非常短暂,但是我们一定要争取这样的机会,哪怕是半小时、十几分钟也行。这时候就需要项目经理了解沟通的技巧和提问的策略,这部分内容在第8章沟通管理中详细讲,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关于项目背景调查,总结如下:
(1)调研对象:项目发起人/主管领导。
(2)形式:访谈。
(3)调研提纲:
①谁提出的这个项目;
②基于什么原因提出;
③是否与公司近期的战略相关;
④期望项目达成什么样的目标;
⑤项目的目标市场及用户情况(内部项目);
⑥使用对象及对象的情况(外部项目);
⑦是新建项目还是二次开发,或是二期三期;
⑧建设周期要求。
(4)要点: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以聊天的方式进行,逐步让调研对象说出真实的期望和意图;关注对项目起决定性作用的人和事,抓好关键相关方。
事实上,不仅仅是IT项目,其实每个项目的背景调查都可以从以上问题开始。
2. 项目业务的调研
项目业务的调研是整个需求调研的核心,也是最需要花时间的,因为这些具体的业务往往是对应着软件需要实现的功能。对实际使用者来说,是他们最关心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仅听其言,还要观其行,要知道客户讲的和实际做的往往会出现疏漏和差异,一定要创造条件进行可用性测试,也就是实地参观用户工作流程、观察用户操作等。
我们还要收集相关的行业资料,要知道对于很多项目所要承载的业务,我们不是简单地把线下的业务流程梳理清楚就行了,而是要通过当前线下业务流程的梳理,找到线下业务存在的痛点,然后在形成系统的线上业务流程的时候,如何更好地优化和调整。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快速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通过软件帮助客户解决痛点。
最后,我们的软件如果对原有的业务流程有所改变,一定要先获得客户项目发起人或者是主管领导的同意,否则就会造成软件开发好了,却用不起来的窘境。
对于项目业务的调研,总结如下:
(1)调研对象:项目对接人+具体业务负责人。
(2)形式:访谈+可用性测试+查找行业知识。
(3)调研提纲:
①项目承载的业务是什么;
②业务的特征和性质是什么;
③当前的业务流程是怎么样的;
④业务涉及的使用角色说明,如项目上线后,对原有业务流程需要做哪些改变;业务相关资料收集。
(4)要点:
引导用户以示例的方式展示整个业务流程;关注用户对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痛点进行描述,以及他们的期望或改变;资料收集重要且关键,可以事先了解相关的行业信息,保证沟通顺畅;如果有可用性测试的机会,一定要求现场观摩。
3. 项目的角色调研
角色的调研往往和具体的业务紧密相关,最重要的是关注每个角色在业务中的任务,所在业务流程的节点,其中的输入和输出都有什么,然后才是该角色对于此项目开发的产品在操作使用上有什么期望。
所以,对于项目的需求,各个角色代表就是最后的产品使用者。需要注意的是,当角色代表提出自己的需求和期望时,如果偏离业务目标的需求,或者超出项目范围的需求,项目经理是不能接收的。这种情况在实际调研中很常见,是典型的需求蔓延,需要项目经理特别注意。
对于项目业务的调研,总结如下:
(1)调研对象:各类角色代表+具体使用者。
(2)形式:访谈+可用性测试+非正式沟通。
(3)调研提纲:
①角色的岗位是什么;
②岗位和该项目相关的工作内容有哪些;
③该业务的工作输入和输出有哪些;
④该业务的工作依据、资料、表格;
⑤在这些工作中,各环节的处理耗时和周期;
⑥在这些工作中,感觉最有难度的是哪个;
⑦对建设该项目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4)要点: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收集他们工作的相关资料,了解和验证他们要做什么;不要偏离业务目标和项目目标,不用关注个人需求。
4. 系统接口的调研
系统接口是调研最后一个维度,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明确我们的系统和其他系统有什么关系;需要交互哪些信息;需要建立什么样的接口及接口协议。要点是把握好可能影响项目进度的细节。
除此之外,确认其他系统接口是否需要开发,如果需要开发,那么这些系统开发的对接人、开发时间等也需做好了解和记录。
对于项目系统接口的调研,总结如下:
(1)调研对象:项目对接人+IT负责人。
(2)形式:访谈+可用性测试+实时沟通。
(3)调研提纲:
①有哪些系统和本项目关联?
②对接的各系统处于哪个阶段,是否涉及二次开发?
③输入和输出关系、接口方式、协议?
④各系统厂商、接口负责人是谁?
⑤接口资料何时、如何提供?
⑥对此项目建设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4)要点:对有可能影响该项目建设周期的系统对接,要了解清楚具体对接厂商的需求及进度。
按照以上四个维度列出调研提纲,就可以形成调研计划了。有了计划,我们就可以进行需求调研了。而如何把每个维度调研清楚,还需要在提问方法、沟通方式的策略方面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