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面向事物本身”与庄学精神

现象学自胡塞尔创立之日起,已历经百年风雨。该学说不仅以其历时久远,影响广泛而为世所瞩目,而且以其派别众多、门户纷争而至今人们对其认识见仁见智、莫衷一是。然而,这种“有多少现象学家,就有多少种现象学”的现象学的“辉格化”并不意味着现象学缺乏一种统一的思想纲领。实际上,在诸多现象学家的学说里,始终有一种共同的致思取向贯彻其中。这种共同的致思取向就是,对传统西方哲学中人们趋之若鹜的那种服从于简化主义原则的间接性、抽象化的致思取向的激进的纠拨,以及对作为理论生命之源的人的直接的、具体的原始经验和体验的诉诸。一言以蔽之,所谓现象学也即一种为胡塞尔所首倡的“面向事物本身”的哲学态度。

  因此,按施皮格伯格的说法,作为这样一种哲学态度,“现象学与其他的哲学运动(如实用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同,它同样也是‘用新名字表示旧的思想方式’”。150依我们之见,这种“新瓶装旧酒”不仅可以把现代现象学与传统西方哲学中的某些学说联系在一起,而且同样也可以使我们在现代现象学与中国古代的庄子哲学之间架起一座桥引。换言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古老的庄子学说恰恰体现了一种“面向事物本身”的现象学态度、现象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