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理是某企业的销售经理,每天都在市场上“搏杀”,可是,他每天根本抽不出时间拜访经销商了解情况。因为,从早上到晚上,不断有总部的传真或邮件,让他找齐资料、签名、上报、确认。他的下属也忙得不可开交,除了做自己的业务、填写报表外,还要到市场上寻找张经理填报报表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业务员的文件包里,基本上都是各种各样的被公司领导称为“管理工具”的表格,业务员每天要花一两个小时填表。难道企业管理员工、监督员工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员工填报表吗?
管理工具不只是报表
管理工具不只是报表,可以让业务员通过了解规章制度,达到约束员工的目的。每家企业都有规章制度,但很多企业的规章制度都是摆设,员工可能从来没看过规章制度,企业也从来没做过宣传。
张经理对规章制度的“灌输”方式并不呆板,他采用了一线业务最喜欢的“案例式教学法”。
首先,张经理召开“头脑风暴”会议,让大家一起讨论规章制度。
其次,张经理让每个业务员明确哪些规章制度是应该遵守的,哪些规章制度是在以后工作中需要注意的……这样,每个人既能遵守具有共性的规章制度,又能完全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达到规章制度为我所用的目的。
最后,张经理要求业务员每个月总结一个案例,用于支持某一项规章制度,让业务员逐渐加深对规章制度的理解,真正将规章制度贯彻到实际工作中。
规章制度不一定要由企业统一制定,也可以让员工自己制定、自己遵守,会议形式、拜访过程、客户沟通纪律、账款处理、上班纪律等,都可让员工自己制定,自己管理自己。
管理报表是“死”的,但业务会议是“活”的
张经理是从业务员做到经理,他的管理风格就是和大家打成一片,没有等级观念。他喜欢和大家在一起讨论问题,在与大家的平等沟通过程中完成管理,同时也打造了一个有战斗力的团队。所以,他喜欢利用业务会议等方式管理团队。
他召开的业务会议非常有特点,他只把自己当作主持人、乐队指挥,让业务员轮流召开会议,帮助他做分析、管理。他不时在会议上进行引导、纠正和鼓励,让大家在开会之前,不得不为这个平等沟通的会议做好准备。
业务员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还要考虑其他同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带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还极大地提高了大家分析问题的能力,大家的思路拓宽了,员工之间的沟通障碍也就消除了。
如果业务会议运用得好,管理报表上枯燥的数字、随时变化的竞争动态,都能通过灵活多变的业务会议,变成活生生的决策分析资料,甚至能当场做出决策。这样,报表也真正发挥了管理效用。
报表要与关键考核指标挂钩
很多企业只将报表当成员工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任务,在考核、激励、管理过程中,根本没有关键指标,“胡子眉毛一把抓”。
张经理认为,管理目的是为了达到销售目的,报表填写不能舍本逐末。业务员每天不能有太多的重点工作,业务员一般只对销量、产品覆盖率、生动化陈列等负责,这些内容作为报表重点内容即可。所以,他与大家讨论,废除了很多没用的表格,只保留了三张表格——日拜访推进表、销售情况表、市场信息表。
报表填写并不要求面面俱到,面面俱到就代表“面面没到”,员工辛辛苦苦填写的报表,最后都变成了废纸。但是,企业要根据每月不同的重点工作、考核重点,适当调整报表的重点内容;或者固定报表,针对每月重点工作,员工多填一张当月重点工作报表。
报表不是管理的全部工作,根据关键考核指标削减没必要的报表,多运用灵活的、能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方法,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管理效果。这样一来,无论是领导、主管,还是一线业务员,都不会为填写报表头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