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渠道的迅猛发展,大卖场、连锁超市等大型终端分销商正在快速的挤压着经销商、批发商和土杂店等传统渠道的市场空间。
在这种情况下,为传统渠道尤其是单店产出低的成千上万个终端小店铺货、维护……所累的企业们,不少都有了集中火力攻打“高地”,“厚此薄彼”的意识乃至行动。
但,它们都无一例外的碰到了现代渠道所带来的市场破坏性难题。
现代渠道崛起所带来的问题
多具集约性贸易特征的现代渠道的崛起,带来了对营销链的重组和渠道格局的变迁,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传统渠道的势力受到蚕食,其市场逐渐萎缩,一些“坐大”的传统经销商、批发商不得不向现代渠道暂时兼顾不到或势力较弱的二、三级市场甚至是四级市场转移重心。
二是制造商面对具备大分销职能的现代渠道,不得不加快自己砍掉中间环节的渠道扁平化步骤,下移渠道重心,同时这也给制造商带来了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的相应变化。
三是与现代渠道合作,由于其中的不少企业不是区域性的连锁,就是全国性的连锁,具有焦点集中,销售额与市场占有率有保障,渠道层次简化流通费用减少的优势,致使不少的企业将现代渠道都当作了狭义的主流渠道和重点客户,在终端的耕作上出现了重现代轻传统的倾向及事实。
四是由于自己将销售计划更多的放在了现代渠道,通过现代渠道去实现,制造商就更多的受制于渠道商,传统的市场“主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
与此同时的是,现代渠道也给我们顺势带来了更多的市场破坏性,比如:
·进场门槛高,合作中的“不安分”及“摊派”性质的费用多,销售回款入不敷出,利润低于支出。
2002年的南昌百货事件和2003年的上海炒货事件中,供货商们“揭杆”而起,联盟作战、停止供货,无不与此等生存大事有关。
·帐期长,并不时发生延误,资金尤其是现金流量增压大。
·随着直供的实施,在新旧渠道间产生了更多的利益矛盾,渠道维护与管理难度见长。
·现代渠道尤其是其中的大卖场与连锁超市,不时单方面的硬性降价,使整个市场的价格、利润体系从超级终端开始受到横、纵向破坏,增加了价格崩盘的危害性。
从早些时候的北京西单等商场单方面翻脸乐华空调到2004年的格力与国美之争,无不说明了现代渠道的价格破坏性。
等等这些问题,无不向我们提出了去尝蜂蜜,还是去亲近毒吻的疑难与挑战。
除此之外,我们在运做现代渠道中的更多问题也如影随形,这些问题包括:
·所有的现代渠道成员或者是现代渠道中所有的大卖场、连锁超市,都是自己的大客户、重点客户吗?
·应该如何在现代渠道分配自己有限的营销资源?
·面对现代渠道的破坏性和更多运做投入及风险的直接承担,自己应该如何来更好地运做现代渠道?
·为什么适合传统渠道尤其是传统终端的许多销售不错的产品,进入现代渠道都反应平淡?自己又该如何规划现代渠道的品类结构?
类似的问题还有一些,它们无不在提醒我们:你要重新审视和规划自己的现代渠道。
对现代渠道进行角色划分
在现今,市场只有经过不停的细分与区隔,自己的产品才能多获得一些胜算。就渠道而言,仅将之分为传统与现代渠道,或者是大、中、小卖场,也明显是不够细的,是不足以很好的帮助我们提高有限资源的分配合理性、提高投入产出比、避免产品结构失衡等问题的。
可是,又该如何细分现代渠道的角色类型呢?我认为,以下几种方式,对我们解决现代渠道问题有比较积极的意义。
一、按现代渠道的强势商品品类形象进行区分。
对现代渠道而言,原本就有专业连锁、专门店和综超之分。但这并不是说综超等卖场就无需再细分了。
比如某些卖场在消费者心智里形成的商品品类形象就是服装,有些是生鲜食品,有些是电器,有些是其他类型的百货,等等。一旦消费者将卖场按这些进行认定了,他们在确定去哪里购物时,就会将这些卖场进行对号入座。
为此,针对那些与自己产品品类最吻合之商品形象的卖场,我们要区别性对待,而非一视同仁。
二、按主流顾客群的类型进行区分。
这通常与现代渠道的价格形象有关系,也就是说是结合卖场顾客的经济收入特征与社会地位来进行区分的。
比如有一部分人,很少甚至是从来都不会光顾百盛的,因为商品档次更高的卖场才与他们的身份类型相适应,才是他们的首选。相反的是,很多人购物时,通常会更多的光顾沃尔玛、家乐福及其一些专门的折扣店。
为此,我们要结合自己的产品品类特征、价格值与档次,来着重运用更能与自己的主力消费群形成重叠的卖场。
三、按现代渠道的使用绩效来进行区隔与分配营销资源。
1、利润型卖场:能够产生高于支出的利润的卖场。
2、销量型卖场:能够获得不错的销量,但此类卖场投入大、利润小或者是没有利润。
3、占位狙击型卖场:贡献的销量和利润率均不理想,进场上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狙击竞争对手,从货架等资源上防止对手抢夺更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为自己赢得更多机会。
4、形象展示型卖场:投入产出比很不理想,但进入此类卖场,可作为自己解决铺货阻力,形成所谓标杆与羊群效应的一项策略;可以提高自己产品在消费者面前的出镜率和认知及好感度。
针对这四种现代渠道类型,显然我们需要在适当的时候作出退出形象展示型卖场,让其功成身退的决定,也需要作出将销量型卖场想办法向利润型卖场转变,继续提高利润型卖场产出等方面的努力。
同时不可忽视的还有,在某个阶段,是为了提高提高市场的整体占有率,还是为了狙击竞争对手……阶段性目的不一样,对在不同类型卖场开展促销、终端拦截等有关支持及资源的分配措施,也将存在差异。
另外,除了以上几种现代渠道的区隔方式之外,我们还可以结合某现代渠道企业在某地的市场份额占比、店址、门店数量等,来更好的认识和细分现代渠道。
如对便民连锁超市而言,这些社区渗透式卖场,能够方便自己更近距离的接触顾客,如果在这些卖场开展终端拦截,能较好的提高营销资源使用效率,方便自己在某个时期赢得更多的消费者。
谁来做现代渠道
在利润体系迅速走低、具备海量分销能力的现代渠道要求直供等压力下,渠道中心下移的扁平化浪潮日益猛烈。
在这种情况下,到底谁来做、怎么做现代渠道,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如果维系现有的渠道层级和渠道运做模式,自己就可能象格力空调一样遭到国美拒售,在日益蚕食传统渠道市场份额的现代渠道遭遇到更多的阻力,而且,渠道利润经过多层级的稀释,也会愈发难以满足自己和各级渠道伙伴对利润的追求,形成更多的渠道矛盾和更大的管理难度。
如果让经销商出局,自己全责运做现代渠道,姑且不说自己是否有能力应付物流配送、承受较长帐期的压力和需要自己直接承担的现代渠道要约成本,单是维系所增加的销售分支机构及销售人员的成本,甚至是自己是否具备一支熟悉现代渠道,并具公关、谈判能力的队伍都是一个疑问。
说到这里,显然,对那些具有一定的资金实力,物流配送条件较为完善,自营销售体系已经(或有能力)更广域延伸等方面条件的企业,更有能力实现对现代渠道的直接运做。
对更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讲,除了自己自营的根据地和一些重点的区域市场之外,要追随现代渠道直营的更可行办法,还是需要借助经销商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改善自己的营销队伍,直接和现代渠道谈判,负责起客情维护,做DM及促销等具体事务(即使交给经销商做,费用也可能被它们鲸吞),而仓储、配送,甚至是陈列、理补货等,我们仍然可以交给经销商。
如果,我们担心经销商因为利益受损,难以全力配合自己运做现代渠道,就要给予经销商适当的仓储、配送补贴,甚至是与经销商合力组织负责自己产品运营的部门,通过承担部分人员工资及提供相关支持等方式,来“收买”经销商,以在现代渠道、传统渠道和自己之间形成更符合时宜的新关系。
规划现代渠道中的更多注意事项
就现代渠道而言,据AC尼尔森对中国零售市场的普查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现代渠道的店铺扩张速度尽管有所放慢,但数量整体仍上升了34%,零售门店超过了40,000个;尽管销售额继续跟不上店铺数量增长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2003年快速消费品的零售总额仍然上升了18个百分点,占城市快速消费品销售的35%。从这可以看出,现代渠道仍在迅猛的发展着,更为深刻的影响着制造商们的生存大计。
就我们来讲,更好的规划和运做好现代渠道,就将会成为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久的、日显紧迫的课题。
结合前述,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东西都是需要我们注意的。
一、区分好主、辅渠道,才能更明确自己对现代渠道及其中某些渠道商的态度,帮助
自己拟好行动纲领。
在2004年年初格力、国美互扳手腕的争斗中,格力之所以能不让步、坚决抗争,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格力在全国有1万多家经销尚、761家专卖店,而国美等现代渠道主角仅是其中的普通一员,并非格力的主渠道。如以北京为例,国美的销量不过只占格力北京销量的5%左右。
结合此案例,显然,我们在确定如何对待和运用现代渠道的时候,首先就要根据自己的整个渠道体系的构成情况和每种渠道类型、每家现代渠道商,在渠道体系中的销量及利润占比,来区分谁是自己的主、辅渠道,并以此来确定自己对它们的合作、支持及资源分配态度。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对自己所处行业的渠道发展具备一定的远见,并如前述般审视自己的产品品类特征和价格档次,以便你更好调整、确定对自己现代渠道及其某个具体渠道商的态度。
比如,价格5毛、1元的随机购买特征强的低价产品,卫浴设备等行业特征明显的产品,其主流渠道仍将集中在传统的土杂店、行业批发市场等传统渠道,而不同品类及档次的产品,在不同的现代渠道也是存在差异化的主、辅及次、重之分的。
二、更明确定义现代渠道职能,缩减现代渠道与传统渠道在产品供给结构、价格、利益等方面的冲突。
相当多数的消费者在现代渠道尤其是K/A购物,相对传统终端具有少次多量的特征,从这点来说现代渠道相对传统渠道应该在包装容积上有对应考虑;沃尔玛、家乐福相对价格形象明显高出一截的其他卖场来讲,在进场产品的档次上显然需要更吻合其主流顾客群特征的考虑;专卖店相对多品牌竞争的大卖场而言,形象度高、价格控制力强,出于维护自身品牌形象及利润和价格体系的考虑,它们之间的产品供给结构也应该存在差异……
所有的这一些,都向我们述说着,不是什么产品都适合每一种具体类型的现代渠道,也不是同几款产品就适合所有的现代渠道,而应该视其具体的职能而定。
而一旦我们确定了某几款产品更适合某家现代渠道,就应该将原先供给的其他产品撤下来,甚至是用适合的产品去补充自己因此所弱化的陈列排面,这将有利于我们缩减冲突、提高单店产出,并使某品类产品的单品销量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