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上海某药房近日全面启动“家庭药师”服务,现有31家门店的107名驻店药师和执业药师参与,每人绑定100个家庭,提供购药咨询。一时间,此消息激起千层浪,成为药店圈的谈论热点和学习榜样。
闻此消息,笔者甚是欣慰:药店服务的真谛在于药,如果缺乏了优质的用药指导,又哪有药店的美好明天!
顺势而为,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站在台风眼,猪都能飞上天,这个台风就是“势”,即消费者的主流需求。此次“家庭药师”的推出者——某大药房,即是“顺应时代需求获得大发展”的典型案例。
回想当年,该大药房开创之初,正值国有企业改制,下岗员工骤然增多,收入的减少、社会保障的缺失、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价格敏感度空前高涨,普通大众对药品降价的渴望达到空前的热烈程度。在此情况下,湖南省多家大药房顺势推出“平价药房”经营模式,迅速树立起“药品降价先锋”的社会形象,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推动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湖南到全国,短短数年即成为业内老大,并保持多年。
时过境迁。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民收入也水涨船高,加上自2009年开始推行的新医改,使低收入人群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药店传统的价格敏感顾客已经转移到由政府支持的社区卫生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药店转变为中高收入人群的首选,这也是2009年后全国药店客流普遍下降、客单价普遍上升的根本原因。
中高收入人群具有不同于药店传统顾客群——低收入人群的特点,比如:品牌意识比较强、价格敏感度比较低、商品推荐甄别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强等。在对药店的期望值上,突出表现为希望获得更为优质的药学服务。在此背景下,笔者认为,上海某大药房的“家庭药师”计划,应该是应运而生,如能得到较好的贯彻实施,将使其再次站在经济发展的台风眼,获得重新起飞的历史机遇。
既有期待,必有隐忧。近年来,医药零售界并不缺乏新的经营思路,不管是多元化、奶粉专柜、单品突破、品类管理等纯经营问题,还是横纵联盟、资本运作、网上药店等战略问题,最多半年时间就会涌现出一个新名词。与这些新名词的快速兴起相对应,其衰落也很迅速,究其原因,固然存在方案本身的不够严谨,但推行方决心不够,致使推行不力是最主要因素。
与其他商业领域相比,药品零售行业属于开放竞争较晚的行业,利润水平虽然在逐年降低,但依然可以归入比较理想的行列。肥水良田养懒人,温水青蛙更致命。多年来,面对市场中遇到的困难,药店人也曾提出各种变革措施以求自救,但这些措施由于不切合实际和不能兼顾各方利益,称之为概念也许更为合适。
以此次“家庭药师”计划为例,这并不是一个新鲜名词或举措,综合过往失败的教训,主要是无法解决企业的趋利性与服务的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在过往的类似活动中,顾客更多感受到的是浓厚的商业氛围,并没有感受到实际的利益——健康或用药安全。同时,在药店现行的“即时销售业绩”导向下,驻店药师或执业药师没有因自己的专业服务,马上得到相应的报酬,时间长了,药师的额外付出得不到顾客的理解和经济回报,对此类活动逐渐兴味索然,倒逼整个活动偃旗息鼓。
截稿前,笔者搜索了有关此次“家庭药师活动”的全部新闻报道,暂没有找到相关的详细活动方案。在此也不好妄自揣测,只能遥遥祝福,希望对此等利国利民利企业的好事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节、多一点利益兼顾,最终实现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