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经营绩效施工图

通过经营绩效施工图,企业不同阶层的员工可以看清自己的位置和职责,看到自己的工作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

(一)何谓“经营绩效施工图”

所谓经营施工图,就是使企业所有的组织和资源朝一个方向使劲的经营管理技术,通过全员管理创新活动,它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生产力水平。经营施工图的精髓在于,它不满足于局部的改善,而是致力于追求持续不断的全面创新。说到底,经营施工图是提升企业经营力的一种有效办法,它注重实现企业全员管理创新的改善。

经营施工图有如下的特点:

(1)以“自上而下”和“重点主义”为基本思想。

(2)各部门改善创新活动与经营目标直接挂钩,并明确每一项活动对经营目标和经营绩效的贡献。

(3)能够有效地构筑具有活力的实施体制。

(4)及时提示期望达成的目标和基准,有效推动效率提升等各项目课题改善的实施。

经营施工图强调“先定目标后工作”的基本程序,这是符合目标管理要求的。彼得·德鲁克认为,并不是有了工作才有目标。相反,有了目标才能确定每个人的工作。因此,管理者应该以目标为导向对下级进行管理,当组织最高管理者确定组织目标后,必须对其进行有效分解,使其转变成各个部门及个人的分目标,管理者根据分目标的完成情况对下级进行考核和评价。

(二)企业为什么需要经营施工图

企业经营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持续的成长和盈利。但是,就一个具体的企业来说,它的经营效益与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销售、设计、生产等)究竟有什么关系。对于这个问题,很多管理者并不能很好地把握。结果,许多企业的经营效益最终成了一个不可预见和难以掌控的黑箱,只有年底打开箱盖的时候,才知道是盈利还是亏损。

倘若管理者不能对管理目标和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后果将会很严重,不但企业的经营效益得不到保障,而且还会给企业造成以下不良后果:

(1)员工不清楚公司的发展方向,经营战略落地困难。管理者分不清工作的轻重缓急。

(2)注重对结果的管理,忽视对过程的管控和改善。

(3)企业内盛行“老好人主义”,员工缺乏积极暴露问题的勇气,没有改善的意愿和上进的动力。

(4)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低下,浪费严重。

(5)管理指标不明确,员工评价与晋升缺乏依据,并且存在暗箱操作现象,组织文化败坏。

(6)不能调动员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经营施工图方法的积极作用

经营施工图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1)经营施工图是连接战略、目标和行动的桥梁。

经营施工图方法的出发点是把企业的经营效率及期望获得的利润编制成一个结构清晰的系统图,这个系统图将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个员工的工作或课题改善与企业的经营目标联系起来。

方针目标管理的第一步是把企业目标分解为职能工作任务或课题,再对工作任务或课题进行进一步分解,最后绘制出一张详细的施工图,如图1-6所示。

方针目标管理的第二步是跟进这个施工图的实施。也就是说,有了施工图,项目管理者就可以组织具体的项目施工队伍来负责实施,以达成企业最终的经营目标。

图1-6 经营施工图样式

(2)经营施工图是简化管理的工具。

通过经营施工图,企业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盈利、成本、效率、生产等方面的状况,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和具体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进而保证获得实实在在的经营成果。

经营施工图方法的导入和具体运用,能够激发全体员工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创造经营管理可视化的工厂环境,摒弃文件式管理,消除绩效管理中的“暗箱”操作,促进企业内部交流,简化管理活动。

通过经营施工图管理办法,企业将会在员工培养和组织建设等方面获得提升。具体体现在:

​ 员工可以了解到企业经营目标实现过程的整体状态。

​ 人人都可以清楚地知道要进行何种改善活动,并认识到自己的责任。

​ 各部门能清楚地了解与哪些部门合作将会提高成果,从而消除组织隔阂,在部门间形成合力。

​ 个人进行的活动与达成公司或部门的目标息息相关,员工能够看到自己努力的价值,从而产生成就感。

​ 可以改变员工的被动姿态,消除员工的逃避意识,有利于培养自立、自主、自信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