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发展在不同的阶段要遵循不同的客观规律,上至国家层面,下到一个公司,都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治理需求。因此我们看到不同国家的治理政策、制度不一样,主要原因是发展所处的阶段不一样。
对于企业来说,我粗略的将企业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创业期的公司可能更像是夫妻店,业务简单,人员简单,基本上所有的业务都能通过直接沟通完成。这个时期也并非没有流程,只是流程非常简单,大家口口相传就能完成业务流程。那么,这个时期的企业就不需要刻意关注流程管理,也没有太多制度建设,主要靠企业创始人的个人魅力,领导权威来贯彻流程要求。并且,这个时期的企业,基本上所有的流程都有企业最高决策者直接参与,这样的情况下,流程的执行力也是很高的。
扩大期的企业基本上已经度过了生存阶段,处于企业上升期,这个时期企业规模扩大、发展迅速、人员增多,开始出现了更多细分工作模块,也就导致了更多的职能组织出现,职能管理模式开始慢慢健全,流程开始慢慢切分。相比创业期的企业,流程越来越复杂,新的流程也越来越多,这个时期的企业是需要对流程进行统一管理的。但是,这一时期的企业基本上都不太重视流程管理,替代流程管理的是制度管理、ISO管理等,比较粗放,主要是配合职能组织的管理模式,缺乏业务领域的精细化管理。不过,这个时期的企业是导入流程管理基础的机会,在职能管理还不太成熟的时候,导入一些基础的流程管理,比如通过业务域规划来划分流程,配套流程建设来覆盖业务,规范流程标准化等,培养一定的流程习惯后,在后期导入流程治理时会顺畅很多。
战略转型期的企业,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进入发展瓶颈,这个时期企业增长乏力,需要通过战略转型才能拉动企业继续发展。处于这一时期的企业对导入流程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个时期的企业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流程管理,各项业务也都非常完善,流程与组织相对比较复杂,职能组织对企业影响巨大。在战略转型期,企业从上到下都深刻感受到企业发展危机,更愿意集中更多资源为企业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这个时期,流程治理的价值最大,能较好的促进战略落地,梳理企业的流程、组织、绩效管理模式,通过流程变革项目建立规范的业务规则,并构建业务不断优化、持续改进的流程治理体系。
综上分析,流程治理对战略转型期的企业,才是导入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流程治理本身就带着天然的使命--促进战略落地。除此之外,战略转型期的企业,高层重视,企业更舍得投入资源来做管理改进,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是不是其他发展阶段的企业就不可以导入流程治理体系呢?当然不是,任何时期的企业只要有能力、有资源、有意愿,都可以导入流程治理体系,只是不同时期导入流程治理体系,付出的代价和发挥的作用不一样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