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郭士纳(Louis Gerstner),那个让大象起舞的人,在IBM推动研发流程变革,这是流程变革的经典案例,也是流程实际价值的呈现。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曾经不可一世的蓝色巨人IBM,正经历空前的亏损,几近分崩离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IBM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坟墓”。1993年,郭士纳成为IBM的董事长兼CEO,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造这头步履阑珊的“大象”。他重新调整了IBM的战略方向,强调以客户为导向的文化,更为关键的是,改造了公司的运作流程。改造后的流程其中之一就是至今仍名动江湖的IPD(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集成产品开发,简称IPD)。凭借正确的战略调整与出色的流程运营,郭士纳快速地将已经一只脚踏进坟墓的IBM唤醒,经过5年励精图治,1997年IBM销售额达750亿美元,其股票市值增长了4倍,重返巅峰。郭士纳终于发出最强音:“谁说大象不能跳舞?”
可以说,郭士纳领导的IBM流程变革是继迈克尔·哈默之后流程的再次闪耀,是以实践成功而非理论可行的方式的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而流程管理真正进入国内大众的视野则要等多年后。
1997年,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带领公司高管去美国考察,向管理领先公司取经,期间访问了休斯、朗讯、惠普、IBM等知名企业。1998年,华为公司请IBM做流程IT规划咨询项目。1999年,华为与IBM合作启动IPD流程变革,并以此为契机,后面陆续推动ISC、IFS、LTC、ITR等流程变革,流程型组织建设成为华为人的长远目标之一。而经过二十多年流程建设,华为公司也终于从“土八路”变成了现代化的正规军,令世人为之侧目。可以说,流程(包含管理手册、流程说明文件、制度/标准/规范、操作指南、模板、Checklist等,在第三章流程管理的定义、流程文件的分类管理两个章节中有详细说明)在华为公司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华为公司凭借一己之力,将流程与流程型组织打造为中国企业管理界的一组热词,经久不息。
我们强调重新聚焦流程管理,不仅仅是因为流程变革帮助IBM、华为公司实现了质的兑变,更多源于我们对目前大部分国内公司所处的管理水平的担忧。宏大的愿景与目标,薄弱的管理基础或混乱的管理现状,两者之间的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实在令人不安,而这也无异于将万丈高楼建在沙滩上,一个海浪就可以将其掀翻,最终消失于无形。流程对于夯实公司的管理基础是大有帮助的,通过推动流程建设,对标行业最佳实践,导入领先企业的先进方法、工具,可以在短期内快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同时,VUCA(Volatility易变性,Uncertainty不确定性,Complexity复杂性,Ambiguity模糊性,又称乌卡)特征明显。面对不确定性,如何应对呢?用规则的确定性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性。如果公司已经建立了一套流程管理体系,同时这套管理体系不断迭代升级,与时俱进,那么公司就拥有了规则的相对稳定性,面对市场变化的时候就可以更从容地面对,有备无患。
很多公司,在某一个时刻,高歌猛进,一时风光无比。但不久,又偃旗息鼓,奄奄一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类似这种走着走着走偏了、掉队了,本质上是丢掉了服务客户的初心或失去了服务客户的能力,究其根源往往是没有建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型组织的缘故。建设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的流程型组织,组织中所有人的工作方向都朝向客户需求,组织就不会走偏、迷航。围绕着客户需求来进行组织建设,这样就会高效、低成本,冗余的业务、人员都会被裁剪掉,组织才能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市场竞争力才会不断提高。
经济社会在进步,管理的新词也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商业的本质没有变,为客户服务的本质没有变,通过流程端到端打通客户与组织边界的诉求就没有变,我们重新聚焦流程管理的初衷也就不能变,即通过流程夯实公司管理基础,持续稳定地为客户创造价值、交付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