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家电与消费电子是典型的批量离散制造企业,影响供应链的决策的关键问题是库存和交期管理。
对于经销商和零售商而言,这类产品销量巨大,成品种类多,例如某知名家电企业洗衣机型号有100多款,经销商处不可能存放这么多种类的成品,一般的经销商只会持有10~20种常销产品的库存。厂家必须持有多数配销产品的库存。配销产品库存管理困难,很容易滞销或断货,供应链的响应周期很长。因为配销产品需求不稳定,供应商也不愿意持有配销产品的部件库存。因此,需求一旦上升,立刻出现产品短缺。
对于品牌制造商来说,零件的计划与物流控制是供应链管理中的难点,比流程性行业复杂多了。以洗衣机为例,一条总装线单班1500台,将零部件组织从供应商处送到厂家的零部件仓库,再从零件仓库搬运到总装线旁是非常大的挑战,单个供应商的周物流量(按立方米计算)是一个关键的决策输入,一般只要周物流量能够达到整车的,基本都会整车采购,采购与交付次数基本等于周需求车次;如果低于这个量则会一周采购一次。另一个难点是车间在制品控制,一些家电企业多数部件是采购,而五金外壳是内部自制,这类部件体积大,需求量大,占据了大量的车间面积,缩短五金件的内部制造周期以降低面积是计划管控重点。
机电类消费品部件大致可以分为五大类:功能件、结构件、电子元器件、包材、紧固件。各类部件供应商的计划模式差异很大。以豆浆机为例,刀头属于功能件,塑料外壳,不锈钢内胆是结构件、控制电路板是电子件,外面的包装箱和里面的塑料泡沫是包材,螺栓螺钉是紧固件。
消费品功能件的供应商往往与成品制造商有紧密的合作,很多供应商有自己的专有技术,制造商每个品类只有几个供应商,更换供应商困难,往往是长期合作关系,充分交换未来需求计划信息。笔者见过很多功能件的供应商都是给成品制造商设置专线生产产品。
结构件的供应商往往是那些五金件和注塑件的供应商,家电企业会有多家认证的结构件的供应商,采购价格压得较低。结构件的供应商的设备通用性较高,会有多个客户,在旺季时,往往会牺牲一些小客户的订单准时交付来满足大客户订单的准时交付。模具和专用设备往往是制约部件准时交付的关键。
家电企业或者自己设立子公司来专门生产电路板组件,或者与一些供应商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从这些企业采购电路板组件。而电子元件是一类特殊的部件,供应商有专有技术,品牌制造商并不了解电子元件供应商的工艺以及成本组成。电子元器件投资大,种类又极其繁杂,生产批量大。因此电路板组件供应商会持有一定量的电子元件库存来缩短交期。
基础的钢材和电子元件都是大批量生产,一般都有库存;特殊规格的按订单生产,交付周期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