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基于多年的研发及在口腔行业的经验,设计出了能够让全员每天进行持续改善的工具表单——《周工作计划总结表》。让院长通过一张表透视口腔门诊的运营现状,通过一张表能够把握口腔门诊运行的命脉,让口腔门诊的问题显性化,让门诊主任或者院长的改善落地步骤化、可视化。表6-1就是简单而高效的《周总结计划表》。
表6-1 《周总结计划表》
这张表的整体逻辑完全符合数字化业绩改善的逻辑,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上周工作总结,另一部分是本周工作计划。
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先看本周工作计划。要想设定科学的目标和计划,需要先设定可衡量目标实现情况的过程型指标和结果型指标,也就是绩效指标。绩效指标能够反映出医护人员执行流程的数量和质量。比如医生接待多少患者就是执行了多少次患者的接诊流程,所以患者量就是衡量流程数量的指标,而接诊率能够体现医生接诊成功或是失败,是衡量流程执行质量的指标,而每个患者的就诊金额也同样可以体现医生流程执行的质量,这个衡量指标就叫人均费用。这样我们就能通过绩效指标透视医护人员的过程表现。
有了指标就可以进行目标的设定,当然目标的设定要合理,也要有基本的原则;然后就可以根据实际达成情况与目标的差距进行原因分析,并制订改善计划。计划是实现目标的过程,因此周计划表上的改善计划需要具体、详细。改善计划的第一列是改善专案,改善专案是支撑下一周经营目标的实现措施。
改善专案有两个来源:一是上周总结找到问题要进行的改善;二是为了达成目标主动性的改善。改善计划也要有目标,很多口腔门诊有计划,但是没有完成计划的标准,即改善计划的目标,就无法衡量执行人的达成质量,所有的计划都要有可衡量的结果。当然,在执行前需要有执行标准,这个可能不在周计划表里体现,但是一定要做。
当本周的计划经过一周的执行后,到下一周就要把执行的结果,即可衡量的绩效指标的数值或者完成情况填到上周总结部分里。上周总结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绩效指标完成状况;另一方面是上周为实现目标所做的改善计划的完成状况。绩效指标总结包含绩效目标、实际达成、差异分析和改善计划。实际达成与绩效目标之间的差距就是问题,所以在差异分析里就要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进行本质改善。
差异分析一列就是要填写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能有效地界定业绩问题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造成的。当然,无论是外部因素还是内部因素,我们要从自身去找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然后制定改善方案。
改善计划一列要填写具体的解决方案,这个改善方案怎么落实呢?转化成一个专案,填到本周的改善计划里。改善专案包括上周分析出的近期问题所做的改善工作,以及为实现业绩目标所做的主动性的改善工作,要具体到每一天,因此门诊管理者就可以帮助医护人员每天进行改善,进而逐步实现全员改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成功要靠一点点的积累才能踏实、长久!在全员改善的同时,因为改善专案是根据下周工作的闲忙程度安排,具体到每一天的工作,再通过晨会或者夕会的把控和调整,从而实现全员每天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改善的目的。
改善专案完成状况的原理也是这样的,不同的是总结的内容可能不是数值而是改善专案达成的状况。本周计划基于上周的绩效完成情况、改善工作完成情况及本周的现实情况设定新一周绩效指标和改善计划,周而复始形成一个科学的业绩改善闭环。所以,全员每天都在进行本质改善,这周改善专案做完了并不意味着结束,在下周要总结本周的改善是否执行到位,分析哪里做得好且对下周的数据指标有哪些支撑。好的地方总结下来变成标准让其他执行人学习和延续;不好的地方再继续改善,这样就真正实现了全员持续每天进行本质改善的最终目的,真正实现院长通过一张表管控口腔门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