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进入公元2017年最后一个季节,作为判断一个营销时代的三个标志性指标:获取信息的方式、交易完成的方式、结算的方式,都已经宣告移动互联网营销时代的到来!
2017年10月31日,阿里和京东为“双十一”所做的后台大数据抽样统计显示,今年的电商购物狂欢节,通过手机移动互联网搜取信息的消费者,占87.6%;通过手机APP下单的消费者,占93.6%;通过手机移动支付宝结算的消费者,占91.7%。(摘自《湖畔内参》)
在特征如此分明的营销环境下,企业的营销企划、决策,营销操作、执行,如何才能抓住原点,“刀刀见血,拳拳到肉”?
确实,时代向我们营销界,提出了新的课题。
为此,我们将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三个课题,定义为:
IP,引流,爆品。
IP即是,可以带来确切预期收益的心理符号。
打造IP,最佳的方法,就是动销原点五维法。
什么是IP?
目前百度给出的“知识产权……”之类的定义,远远无法概括其真实的内涵,营销实践中,用传统的品牌价值、品类价值、文化符号来解释IP,又无法表达其真正的功用。
我们从无数营销实际案例分析出:所谓IP,即是存在于消费者心智中,可以带来确切预期销售收益的心理符号。
一个品牌,一个视觉符号,一个文化观念,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带来预期的销售收益,即是IP,不能带来确切预期的收益,说明不是IP。
由此看来,一个概念、品牌、品类、文化,是不是IP,要看预期收益的实现度。
如:茅台酒是IP,茅台啤不是IP。北京烤鸭,是IP,北京烤鸡、烤全羊、烤火腿,就不是IP。“南方黑芝麻糊”是IP,南方黑芝麻就不是IP。
这种要通过“是否能带来预期的销售收益”来判断的“后验论”,给企业营销企划、决策,带来巨大的困惑:
“我将要投入巨大营销费用打造的IP,要事后对照预期才能知道,那么,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营销,岂不是束手无策?”
请问余老师,有没有一种方法,在我投入巨额营销费用之前,就可以大致确切地判断出,我打造的,不是一个“伪IP”?
千变万变,原点不变。
外部的营销环境变了,消费者购物的内部心理机制还是没有变,只不过我们捕捉、沟通、实现的表现形式,有所变化,与时俱进而已。
如何打造“真”IP?
我们打造IP的方法,就是“动销原点”五维法!
第一步:判断IP有没有历史认知。
如果没有,就关联一个历史认知。否则,将付出巨大的教育费用。企业甚至滑入万劫不复的市场黑洞。
第二步:判断是否形成现实需求。
如果没有,就“勾引”需求。千万不要为一个虚无缥缈的需求,去进行大量的投入。
第三步:判断品类的发育度。
如果品类是婴儿期,是1.0(概念孵化期),是小众品类,就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第四,判断品牌的排位。
如果品牌在同品类的排名,在前2名之后,一要突破式传播,进入前2名;二要改换门庭,在差异化品类中,占据前2名。
第五,价位与价盘。
价位错了,全盘皆输。价盘乱了,一触即溃。
在此基础上,进行企划、创意、传播,准确攻占心智,则IP的打造,就抓住原点了!
引流,是一切营销活动的出发点。
IP对于消费者来说,离商品交易还有空间(无论是物理空间,还是虚拟空间)的隔绝。必须把消费者引导到交易空间来,才能完成实际的交易。
如何科学引流?
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第二大任务。
我们还是从原点出发,进行科学的规划:
第一步:锁定原点人群;
这一点,有别于消费者画像,笔者在《动销——产品是如何畅销起来的?》一书中,有专门的阐述,在此,不再重复表述。
第二步:锁定原点传播方式;
第三步:匡算引流投入与产出。
科学的、可控的引流,是成功打造IP的关键。
爆品,真正实现你的销售!
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曾经拥有,没有天长地久。
由于品类迭代的速度空前加快,品牌所依附的经典产品,几乎是过眼云烟,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天猫任何一个品类的排行榜上,能在三个月稳居榜首的品牌,凤毛麟角。甚至半年内,前十名的排行,都有巨大的变化。
不是消费者不忠诚了,也不是虚拟空间难以打造品牌了,而是IP的载体,转化成了一个叫作“爆品”的东西。
这种以爆炸自身牺牲自我为终极目标,“过把瘾就死”的产品,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的真正主角——爆品。
爆品集“打造IP,科学引流”双重重担于一身,在瞬息万变的舞台上,建立起企业与消费者间那点脆弱的联系。
怎么打造“爆品”?
回到动销原点:以认知为基础,以需求为动念,以品类做思考,以品牌做选择,以价格做决策。
我们将这五个原点,列出思维导图,做出爆品矩阵,把现有的产品投入其中,进行一番沙盘推演,你企业的爆品,就呼之欲出了!
感谢移动互联网,一个新的伟大的营销时代来了!
我们躬逢其盛!
不要刻舟求剑,不要守株待兔,不要买椟还珠。
我们要从原点出发,打造IP,科学引流,引爆“爆品”!
余晓雷,“动销”理论创始人,营销原点问题研究、解决专家。营销竞争及运营体系战略资深咨询师。
有逾20年营销一线实战经验,近10年的集团作战营销竞争战略和运营规划经验,对快速找出企业营销瓶颈问题,提出破局之策,有独到看法,被业内誉为“老板的后脑”。著有《不当老板就当金领》《跟老板“偷师”学创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