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需求不同,各取所需
大部分人趋向于假设对方的需求和自己是冲突的,最明显的是价格冲突,但你想要的未必是对方想要的或最需要的。谈判者根据自身的情况将谈判所要涉及的条件分成“must”(必须要的)、“want”(想要的)和“give”(可以给的)三类。“must”类条件要作为优先保护条款,不到万不得已不拿出来交换;“want”类条件就是可以通过谈判来努力争取的条件,也是谈判双方可以反复拉锯的条款;“give”类条件就是自己认为不重要,但是却可以拿来交换对方的“must”和“want”的条件。
客户说:“零库存管理因此需要供应商24小时内到货;缺乏检测设备技术薄弱,需要厂家的技术支持。”供应商说:“这些我都能做到,但价格要高一点。”当客户说:“价格一定要低。”供应商说:“价格可以商量,但付款一定要及时,还要签长期合作协议。”再举一个与代理商谈合作的例子,厂家:“大品牌现款现货。”代理商说:“我资金雄厚,你只要给我独家代理就可以了,这个区域交给我一个人做。另外,我主要是想通过跟你们合作,学习大公司的管理方法,需要一些培训。”
(2)需求相同,条件重构
你想要的看起来也是对方想要的或最需要的。假如谈判双方都把价格都设置为“must”必须要的底线,怎么办?看看是否存在这样的可能性,试着改变对方的条件排序,把对方的“must”改变为“want”甚至是“give”。请注意,这种改变一定是给客户带来更大价值的,例如当对方把价格作为第一选择的时候,你可以说服客户:“如此关键的部件,同时占整个设备的预算很小的情况下,可靠和安全才是第一选择。”当你没有办法满足代理商的价格要求时,对方说:“某某品牌价格比你低。”你可以说:“他们品牌其实比我们还是差一点,我们真不在一个档次上。价格确实是一个方面,但关键还是要看价值。如果你用了一个不好的品牌,产品质量有问题,客户经常投诉,是不是很麻烦呢?再说东西卖出去,钱收了他们就不管了,我们有大量的售后服务,还有专门的销售人员来帮你一起把东西销出去。能挣钱才是硬道理,您说呢?”
(3)从利益出发,寻求解决方案
当双方立场针锋相对,谈判要求无法达成共识时,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解其立场背后的原因,以解决立场背后的利益为出发点,设想各种使双方各有所获的方案,而这种解决方案一定是双赢的。
例如你需要现款现货,客户坚持30天账期,这是双方的立场,基于立场的谈判互不相让,但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客户担心万一产品质量问题你不认账,而你却担心收不到货款。如果从解决利益的角度会有很多解决的方案。解决方案1:现款现货但客户可以无理由退款,解决了客户的质量担心;解决方案2:给30天账期但要客户办抵押手续,解决了你对资金的担忧。
厂家与代理商谈合作,客户就提出这样要求:“我跟你合作,价格、付款条件照你说的,其他条件我也都可以答应,但是有一个条件,我需要独家代理,这个区域我一个人来操作。” 如果厂家政策所限,独家代理不能给,这是立场之争。这时候,你肯定要问一问他:“你为什么对独家代理那么在意?”他可能说:“上一次也是同样的情况,前面讲得挺好的,结果厂家在这个区域一下子投了五个代理商,大家互相打价格战,钱都没能赚,我前面投资都打水漂了。所以这一次合作一定要独家,不独家,我不干。”
挣钱就是立场背后的利益,从利益出发如何能否找到解决方案?销售人员可以这么讲:“我很理解,如果代理商太多互相打架,有可能价格混乱,最后大家都挣不到钱,这个也确实是我们厂家不希望看到的。不过你放心,我们在这个区域里面准备开发三家,分不同的行业,有开发教育的,有开发企业的,有开发酒店的,客户互相不重叠。而且这三家代理商,每家都要收保证金,也就是这个区域里谁窜货、谁低价,我们是要进行罚款的。除了规范管理,我们还有销售的支持和市场推广计划。不管是独家不独家,你能挣到钱才是硬道理,你觉得是吗?”代理商要独家但厂家没有办法提供独家这是立场之争,而能保证代理商的利益,这就是以解决立场背后的利益作为出发点的方案。
(4)把饼做大不局限当前的议题
零和谈判认为:与对方谈判能够获得的价值总量是恒定的,他们的出发点是“如何把蛋糕分得多一些”。如果能扩大总体利益,就是把“蛋糕做大”,让同样的比例也能获得比以前更大的利益,这就是正和谈判。与其聚焦在当前议题,不如把思路做扩展,寻找更多增加价值总量的方法,例如与客户通过战略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拓展新市场,让总体利益扩大,从而让双方都有利可图。
目前万科、恒大等大型地产集团公司都设立了战略采购部,与供应商签订战略采购协议。将原来各分公司各项目的业务通过集中采购,获得供应商十分优惠的采购条件。供应商也因此获得独家或主要供货资格,订单多了,也降低了销售成本,这就是把蛋糕做大实现双赢的例子。
对地产的供应商而言,虽然付出了优惠的付款条件,原来需要对地产集团的每个分公司每个项目进行攻关、投标和谈判,现在只要通过地产集团的评估和谈判就可以直接拿订单发货,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销售管理成本。同时,由于获得销量是整个集团的量,供应商不但销售额比原先大幅度提升,而且业绩是有保障的。另外,也可以直接屏蔽友商的竞争。
对地产公司而言:
第一,减少采购频次。减少供应商数量,通过一次性战略采购代替多次采购,减少采购的频次和采购的决策次数,提高采购效率,同时也减少客户供应商评估和招标工作量。
第二,降低采购成本。通过一次性战略采购集合多个项目的采购需求(或者未来开发项目的潜在需求),从而增加产品的采购数量,提高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集中采购能获得供应商最优惠的价格,降低采购的直接成本。
第三,供应商的项目前期配合。通过战略采购选择固定的供应商,供应商在项目早期策划与设计阶段提供售前服务,按照供应商的产品进行项目设计,使供应商的产品与项目更好地有机融合,减少项目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风险。同时,供应商可根据项目的进度提前安排生产,提高货物的交付速度,由此降低产品采购和使用的风险成本。
第四,共同产品研发。地产项目是由众多供应商产品的有机集成,通过战略采购确定产品的供应商后,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和专业经验,共同研究和开发新产品应用到房地产项目中,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第五,更好的售后服务。产品供应商的售后服务是地产企业对业主售后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战略采购可以获得供应商更高的售后服务水平,提高地产开发企业的售后服务水平。
最后对本讲做的简单总结:哈佛谈判总结有四个原则:把人和事分开;着眼于利益,而不是立场;为共同利益创造选择方案;坚持使用客观标准。双赢谈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需求不同,各取所需;需求相同,条件重构;从利益出发,寻求解决方案;把饼做大,不局限当前的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