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厘清培训师职业能力与技巧的关系

所谓能力,就是“完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所体现出来的素质”“是指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的主观条件。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实践相联系在一起的”。

而技巧,“主要指对一种生活或工作方法的熟练和灵活运用”。

如何理解能力和技巧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呢?

再来看两组人们在日常场景中的表述:

一组是:

当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需要某一个人去完成的时候,人们一般是以“××有(或没有)能力完成该项任务”来表述自己的判断,而不是“××有(或者没有)技巧完成该项任务”。

另一组是:

在完成某一项目标或者任务的过程中,人们的表述往往是“××运用了较多的技巧”,而不是“××运用了较多的能力”,或者是“××具有较强的能力”而不是“××具有较强的技巧”。

由此可见,能力和技巧都必须与某一具体的生活或者工作实践相联系,并在实践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能力是完成实践的必要条件,而技巧则不然。

(2)能力决定能否完成实践,而技巧影响的是完成的效率。

(3)能力是习得某一项技巧的基础和前提,技巧有时也能够倒逼能力的补充和改善。

(4)能力并没有一个确切的上限,技巧往往会在某一个水平线上止步,其对于实践的作用也会随着能力的提升而逐渐呈现边际递减效应。

(5)能力必须经由反复的具体实践得以逐步提升,技巧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复练习获得。

(6)能力能够因应不同的场景变化,技巧往往只能拘泥于一时、一事。

举个例子:

表达能力应该是培训师必备的一项基础能力。只有在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的基础上,才可能逐步习得并运用一些表达技巧。比如:应对某一次具体的培训,培训师可以通过短时间的重复练习,确保该次培训的内容表达更加流畅、更加生动、更加精彩。但是,一旦离开这个具体的场景和对象,尤其是相关内容发生变化的时候,此前的某些技巧就很难发挥积极、正向的作用。当然,在练习技巧的同时,能力也可以得到反哺。真正可以确认的是,表达技巧如果没有不断提升的表达能力滋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只是一种口舌技巧而已。

因此,在培训师的自我管理体系中,能够从根本上促进培训师职业成长与发展的应该是“能力管理”,而非“技巧管理”。

就培训师的能力管理而言,指的是通过对职业工作场景所需能力要素的梳理,继而积极探寻对各个能力要素的提升和改善路径与方法的过程。

有道是:

完成实践有条件,能力是本技巧添;

若无能力做基础,技巧如水便无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