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客户拜访,不应该是“想去就去”
前三节着重概述了在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的量化评判标准、客户的量化分类标准以及储备客户的开发流程管理。本节则侧重客户关系管理中客户拜访量化管理的介绍。
日常业务拜访,很多业务人员缺乏计划性,想去就去、想走就走,不知道为什么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因此许多业务拜访反而成了经销商的烦恼。拜访之前无计划,拜访之后无总结,拜访时间无规律,这就是常说的“三无”人员。
要从“三无”变成“三有”(有计划、有总结、有规律),一是拜访要有规律,让经销商心中有数;二是拜访要有内容,让自己心中有数。
一、拜访有规律
拜访有规律,就是让拜访的频次有章可循。经销商知道你什么时候会来,就不会一有问题就给你打电话,而经销商心里有底以后,打电话也会分轻重缓急。除非有特别紧急的情况,否则不会打乱你的正常工作。一般来说,公司将客户分类后,都会有拜访客户的频率要求。每个业务人员服务的客户数量、客户等级不一样,在公司的拜访客户频率要求下,还需要根据自己对接的客户数量和质量,进行拜访计划的二次调整。
如某公司将客户分为A、B、C三类,A类客户要求每周拜访1次,每天最多拜访两家;B类客户每两周拜访1次,每天最多拜访3家;C类客户每三周拜访一次,每天最多拜访4家。业务员甲共有30个客户,承担500万元的年度销售任务。全年以52周计算,剔除4周法定节假日(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确定),则业务员甲共有有效工作日48周×5天=240天。
表7-8 客户分类及拜访情况表
|
数量 |
全年累计拜访天数 |
预期客均销售产出 |
A类客户 |
5 |
120 |
60万元/人 |
B类客户 |
15 |
120 |
20万元/人 |
C类客户 |
10 |
40 |
5万元/人 |
合计 |
30 |
280 |
650万 |
显然,业务员甲全年的工作时间达不到拜访需要的累计天数,预期的销售产出也大于年度任务,因此,在确保总部要求的拜访频次下,应该调整业务员甲管理的客户数量。
调整客户数量的原则是首先与业务员沟通,在确保销售额和拜访频次的要求下,可以由业务员自身做出调整,遵循基本原则是:
累计拜访天数略小于有效工作天数,销售产出略大于销售任务。
调整后,业务员甲的年度工作总量如表7-9所示。
表7-9
年度工作总量表
|
数量 |
全年累计拜访天数 |
预期客均销售产出 |
A类客户 |
4 |
96 |
60万元/人 |
B类客户 |
12 |
96 |
20万元/人 |
C类客户 |
4 |
16 |
5万元/人 |
合计 |
30 |
208 |
500万 |
最后,业务员甲依据年度工作总量表再制定详细的拜访客户的月度计划,以落实到每一个客户身上。
二、拜访有内容
所谓拜访有内容,就是常说的拜访要有目的性,原则上每次拜访客户都应该拜访记录可追溯、拜访总结可回顾。基于这个原因,通常将拜访客户的流程分为三大部分:拜访前、拜访中、拜访后。每个部分都有对应的标准流程或内容进行检视,这也是常说的拜访客户SOP标准流程。
即使行业不同,拜访客户流程大体也是一致的,很多企业在推行客户拜访SOP时,发现效果不好,重点在于标准化的流程会形成大量的资料和数据的记录,如果没有一个适合企业的IT系统及时将资料进行处理,形成直观的图表,并根据企业情况进行不断优化,这样的SOP很容易流产。所以说,SOP不是不好,而是执行很难,因为很少有本土化的系统来进行支持,这是另外一个话题,就不深入谈及。
为了让大家对拜访客户流程有更准确的记忆和使用,这里特意将拜访的三个阶段所需要做的工作编成顺口溜,以便不遗不漏。
拜访前:“上表人物”
“上”:回顾上次拜访;
“表”:准备拜访表格;
“人”:预约拜访客户;
“物”:准备拜访物料。
拜访中:“想说看做记”
“想”:拜访目的和流程;
“说”:寒暄与关键信息沟通;
“看”:发现生意机会;
“做”:动手改变可以改变的地方;
“记”:快速记录关键信息。拜访后:“总理调控”
“总”:总结拜访过程;
“理”:理清拜访资料;
“调”:调整相关计划;
“控”:控制输出结果。
整个拜访计划和过程列式如表7-10所示。
图7-1客户拜访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