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轻资产整合转型
前面笔者说过,因为国家允许个人或者科研单位持有药品证书,会导致第三方运营集团出现。这种第三方运营集团自身没有产品,也没有研发,更没有销售队伍,但有较大的资金实力、很强的管理能力和市场政策资源优势。他们通过抢先掌控药品持有人的产品,来逐步整合生产、研发、流通和销售等资源,最终形成非常强势的医药行业大佬。现在这类第三方运营集团正出现苗头,但随着医改的推进,这类企业就会逐渐凸显。因为他们会把重点凸显在品牌构建、产品质量严控、抢夺优质产品资源方面,而不是去背负沉重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和销售体系,从而能够更快地适应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的进程。
第三方运营集团可能不是完全按照笔者描述的情形出现,但关键点是一致的。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曲线两端的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图5-2 微笑曲线
如图5-2所示,当前医药行业制造产生的利润低,医药行业生产制造也已供过于求,但是研发与营销的附加价值高,因此医药行业未来应朝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展,也就是在左边加强研发创造智慧财产权,在右边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
微笑曲线有两个要点,第一个是找出附加价值在哪里,第二个是关于竞争的形态。
在中国未允许个人或者科研单位持有药品证书前,微笑曲线很难在医药行业中应用。因为药品准字号证书和生产证书基本被医药企业掌控,也就是说,研发和生产难以真正分离。以前的药品研发临床前端实验可以没有生产厂,但如果想获得药品准字号,就必须与药品生产企业结合。
但未来情形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允许个人或者科研单位持有药品证书,这就造成新药持有人和生产脱节。如果药品持有人没有经营能力,但具有很强的研发能力,这种情形下,就会出现第三方运营公司。
第三方运营公司不会去做研发,而是与众多的研发人才、研发机构签署长期垄断协议,以销售提成或者直接购买的等方式长期占有新药证书,再通过委托生产的方式解决药品生产问题,之后,通过组建营销公司或者采用经销分销的方式来解决销售问题。这样,第三方运营公司主要是从药品证书使用、品牌、财务、营销和投资等高毛利角度对医药行业资源进行掌控,而不需要购置生产设备等重资产,将更多的资源和精力放到对研发的支持、对品牌的建设和对营销的掌控上去,从而实现快速发展。这就是现实中的轻资产公司。
轻资产公司可以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运营能力,轻而易举地整合医药行业内的各种资源为其所用,并占据着利润率最高的药品研发、品牌运营、资本运营和营销管理的两端,通过代工、OEM解决生产问题。为了保证质量,轻资产公司会找现在的生产技术和设备优良的大型生产企业负责生产,从而解决了劳动密集型和重资产模式的生产问题。
这种类型的轻资产公司会通过资本和管理优势全面整合其所需要的医药行业各种资源,并能够通过非传统的品牌建设手段很快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并与医疗机构和各省的监管部门建立起很好的合作关系,从而实现掌控微笑曲线两端的战略目的。
这种类型的轻资产公司由于没有研发和生产的重资产投入,没有由于研发导致的巨大药品研发风险,所以,可以有庞大的资金实力投入到品牌建设和营销管理上去,可以系统全面地为消费者提供疾病、健康、预防、康养、养老等解决方案,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专业的用药指导方案甚至疾病诊疗方案,可以凭借其强大的网络技术平台为消费者和医生提供更为周到细致的服务,可以短期内让消费者和医生对其品牌有很好的认知。
这种类型的轻资产公司或许会把销售外包,而在营销层面专门从事市场活动,比如大长期规模进行医生教育、消费者教育,召开各种类型的专业医疗技术会议,为政府解决更多的医疗问题和医药问题。他们的服务客户非常明确,就是为医生、消费者、政府提供更多更好更专业的解决方案,从而,让其地位无法短期内被竞争对手撼动。他们只需严控品牌、产品和市场,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而且,由于其轻资产特性,规避风险能力较强,发现有不适合市场或不适合经营的业务,可以较快调整。比如某业务单元发生政策性风险或者经营性风险,就可以较快地切割掉。由于其轻资产特性,发现市场机会就可以很快对接,并形成较强经营态势。
目前,轻资产医药公司的出现可能性大大增加。新进入的如BAT、各种有实力的基金公司或者其他行业的有实力企业等一旦察觉到这种机会,就会立即付诸实施。
因为其优秀的运营能力,让沉醉于传统医药行业的药企们几乎没有竞争的心态,使其沦为生产者。
那么,医药行业一些有眼光的决策层,就需要从现在去思考这类公司出现的可能性和对策,或者开始构建成为轻资产公司。
药企构建轻资产医药公司有天然优势,一方面对医药行业非常熟悉和了解,另一方面也拥有很大的资源,可以较快地进入各种大健康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