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招聘工作的三种模式:
l 属地化招聘:当地有海外 HR 负责招聘,其优势是对本地劳工、文化环境、语言熟悉,招聘效率高;但缺点是可能企业在当地没有海外地区,且即使有,当地 HR 对总部的了解可能不充分。
l 总部远程支持:通过 LinkedIn 等网络找到人才,先电话沟通,再视频面试等,可能会让本地 HR 或业务同事组织现场面试。好处是对总部了解充分,能较好把握人才是否符合总部文化价值观,尤其适合招聘中高端人才;不足是招聘效率低,对当地文化和属地情况不了解。
l 外包招聘模式:现在使用越来越多,适用于非核心岗位、企业在当地未成立主体前需名义雇主方式外包、批量型招聘(如工厂仓储人员、外卖配送骑手等)等情况,不过也存在优缺点和挑战。
在选择招聘组织模式时,往往采用混合模式,需考虑业务阶段和发展战略、当地市场业务成熟度和规模、招聘岗位类型及紧迫性数量、对本地市场的了解程度、关系网络、预算、成本结构以及当地 HR 团队实力等多个因素。
招聘需求有一个核心原则:基于业务需求,而非仅基于最低要求。具体要做到:
l 深入了解业务,明确岗位招聘背后的业务真实意图和目标(如开拓市场、技术攻坚、客户服务、补充人才结构不足等),分析岗位在海外团队中的定位和价值。
l 构建人才画像,包括硬技能(技术能力、专业知识、语言能力、资格证书等)和软技能(跨文化适配度、适应性、抗压性、协作风格等),尤其要关注价值观的契合度,考察海外人才是否具备与中方员工相近的拼劲和奋斗精神,以保证协同效率。
l 考虑经验维度,包括行业、市场特定经验、国际化工作经验,以及候选人之前公司规模和项目类别等,这会影响对人才需求的精准把握。
l 进行市场研究,了解招聘人才所在地区和国家的供需状况、薪酬水平、税收政策、薪酬结构(如 13 薪、年终奖有无要求)、福利差异(如牙医费用、小孩补贴等)、休假制度和雇佣惯例(不仅要查劳动法,还要参考行业惯例、当地企业惯例及当地中资企业惯例)。同时,使用专业薪酬报告提升定薪合理性,定薪策略要根据品牌、对当地人才的吸引力、人才稀缺程度等确定,是领先、匹配市场平均还是成本导向。
做好时间规划,区分紧急到岗和中长期储备,据此考虑招聘资源投入,如自己招聘还是找外部资源,投入多少招聘人员,是否需要 HR 部门其他模块人员帮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