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清谈误国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清谈误国”这句话,那么,是谁最先说出“清谈误国”的?实际上,这个罪名并不是后人追加的,而是当时清谈名士们在“痛定思痛”之后的共识。例如,素有“口中雌黄”美称的大名士王衍,在被石勒俘虏之后,石勒准备杀他,临死前他说:“吾等若不祖尚浮虚,不至于此。”这是王衍不打自招。

史书还记载,王衍被俘以后,对石勒说自己从小就不问政事,还劝石勒称帝,希望石勒能够放自己一马。石勒听完很生气,说:“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破坏天下,正是君罪。”当天夜里,石勒就派人把墙推倒,埋杀了王衍。

东晋桓温(312—373,字元子,谯国龙亢即今安徽怀远龙亢镇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北伐时路过淮泗,和部属登上平乘楼,远眺中原,不由感慨万端,说道:“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字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随从袁虎说:“运自有废兴,岂必诸人之过?”从此之后,历代论及“清谈”,必言“误国”。虽然偶有袁虎这样的持不同意见者,但终究是少数,“清谈误国”也就成为历代学人的一个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