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6S体系“6步法”

杰克·韦尔奇是一个传奇人物,他提出的六西格玛、战略制定三步骤和五页幻灯片法、活力曲线、群策群力、无边界组织等管理理念和工具,都对全球企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020年3月2 日“全球第一CEO”、GE前董事长兼CEO杰克·韦尔奇去世。根据他在《赢》以及《商业的本质》中的介绍,GE多年来用五张幻灯片制定企业战略。“5页幻灯片”分别是:第一张幻灯片评估公司所在的“竞技场”,第二张幻灯片分析竞争对手最近的动向,第三张幻灯片分析本公司在过去一年内的状况,第四张幻灯片分析的是潜在的变量,第五张幻灯片分析本公司的优势(如表3-2、3-3、3-4、3-5和3-6所示)。我们把这五个步骤,加上韦尔奇极为重视的“使命”因素(即“你为什么要赢?”),总结为六步为“赢”法。

表3-2 GE“五页纸法”:幻灯片1

表3-3 GE“五页纸法”:幻灯片2

表3-4 GE“五页纸法”:幻灯片3

表3-5 GE“五页纸法”:幻灯片4

表3-6 GE“五页纸法”:幻灯片5

与德鲁克类似,韦尔奇没有专门写过关于战略的书,但是在《赢》的第三部分“如何赢得竞争”中,韦尔奇全面、完整、详细地论述了他的战略思想。韦尔奇战略思想的特征是简洁有力,不故弄玄虚,他一直反对把战略搞得太复杂,因此他提出战略了“5页幻灯片法”。韦尔奇的五张PPT分别回答了企业的五个管理问题:Where, Who, When, What, How。这五点的管理意涵对应着企业地利、人和、天时、资源和能力。如果把这五个管理问题理解成韦尔奇的战略思想,那么关于使命的强调可以回答另一个至关重要的管理问题,即为什么要赢,也就是Why。

韦尔奇的战略思想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他的“竞争思维”,这和战略内容有关。从第一页到第五页PPT的主题可以看出,韦尔奇始终关心竞争对手。是韦尔奇不关心客户吗?并非如此,这和GE的“数一数二”战略有关,要维持GE某一业务在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地位,关心竞争对手是必须的。但是,韦尔奇的“竞争观”又和以波特为代表的传统竞争观不同,例如他问“你的竞技场是什么样的?”,使用的是“竞技场”一词而非“产业”,他认为竞争对手并不仅仅来自行业之内。这一思想和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教授麦克拉思不谋而合,她在其《竞争优势的终结》也提出“竞技场”的概念,指出“产业”属于传统工业概念,它适合于相对稳定的工业时代。这对我们思考战略有很大的启发。

第二个特点是他的“速度维度”,这和战略过程有关。韦尔奇一再强调灵活的战略制定方法(可以称之为“轻战略”),他认为应该抛弃传统的战略制定方法(在书中他委婉地提出他并不认可“战略大师”将战略变成一门高深莫测的科学),而采用极为简洁的“三步法”以适应外界的变化。这三个步骤分别是:“首先,制定一个大方向上的规划——找到聪明、实用、快速、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办法;其次,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位置上,以落实这个大的规划;最后,不断探索能实现你的规划的最佳实践经验”。

这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战略制定过程的传统做法是:企业花大价钱邀请一家咨询公司,然后咨询公司和企业一起举行多场声势浩大的讨论,然后制定出一个战略规划文本并按照这个文本执行下去。韦尔奇认为,这种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他认为拥有超过30万名员工、多元化的GE应该像街边的小店一样,能够唯快不破、反应敏捷以及坦诚开放。韦尔奇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他任内他邀请全球人力资源大师戴维·尤里奇在GE导入“群策群力”、“无边界组织”等实验,成功地将GE从一家臃肿的机构变成相对灵活的组织。

第三个特点是他的“增长思维”,韦尔奇非常重视增长,在有机增长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企业增长有两条途径,一是“开创新事物”(即进入新的业务领域),一是“并购”。在他任内,韦尔奇成功地找到了GE增长的两大引擎:金融和媒体,并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大幅提高了这两大业务对GE的利润贡献。

尽管在伊梅尔特时代人们对韦尔奇的“去金融化”多有诟病(在伊梅尔特的主导下,2015年GE也基本退出了金融业务),但是我们认为在韦尔奇时代,这是他正确的选择,对GE也是“正确的战略选择”。当时“日本制造”对GE造成了重大的冲击,使GE多个业务变成了“大众化”,是韦尔奇开辟了新的“增长曲线”,带领GE进入新的价值空间。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一个“好战略”。而给我们更大启发的是如杰克·韦尔奇在他的自传中说过的:“过去三年,我有好几次在演讲或商务讨论会上与这位或者那位“战略大师”相遇,也抱着怀疑的态度聆听了他们的发言。问题并不是我不理解他们的理论,比如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虚拟商务、供应链、分解创新等,而是这些专家谈论战略的方式令我深感失望。在他们那里,战略仿佛是高深莫测的科学方法。而我认为,战略不过是鲜活的、有呼吸的、完全动态的游戏而已。它是有趣的、迅速地,是有生命力的。 忘记那些所谓大师们所告诉你的战略方法吧,因为它们只是繁琐而费力的数据堆砌。忘记所谓情景规划、冗长的研究过程和厚达上百页的报告吧,它们徒费人们的时间和精力,生产你并不真正需要的垃圾。 在真实的生活中,战略其实是非常直截了当的——你选准一个努力的方向,然后不顾一切地实现它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