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市场整改,猛药也需有剂量
市场整改,对区域而言,似乎是资源投入越多越好;对总部而言,则是希望四两拨千斤,资源投入越少越好。对于确认整改区域、整改项目,如果没有标准,就容易陷入资源投入多与少的争论,而忽略了整改真正的目的。
有些“经验丰富”的区域业务人员,每到企业半年度,或者特定节点的考核阶段,为了争取更多资源,多半都会向总部领导大倒苦水,这也艰辛,那也困难,会争取把“贫困县”的帽子往自己头上戴。当然在完成销售任务的指标上,他们会采取“压线”策略,既不让自己成为被清除的对象,又要让自己成为需要挽救的小伙伴,平衡水平之高,有时不得不让人啧啧称奇。
既然如此,确立企业的市场整改标准,至少是某些通用标准,就成为必然。销售不好,只是营销问题持续恶化的表象化结果,腐烂的根子可能在库存、推广、网点建设上已经隐藏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是以销售不达标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如何让市场整改的费用不仅不成为“唐僧肉”,还能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也考验着领导者的智慧。
当一切都有标准和原则时,所有讨价还价造成的时间成本的浪费,就能最大程度的压缩。而对于整改费用的投入标准,常用的方法是,将市场问题分级,并对每一级问题的整改标准进行细化,然后依据投入产出的原则,确定费用范围。
我们将市场问题分为四级:
一级推广问题类型:推广费用使用进度低于平均标准,推广产出低于预期产出。
二级网点问题类型:网点建设进度低于平均水平,网点建设的质量不达标。
三级库存问题类型:库存周转率低于公司标准,库存结构不合理。
四级人员问题类型:业务技能不达标,工作态度问题。
一般来说,最好解决的是一级问题,最难解决的是三级问题。对于四级问题,要么离岗培训、要么另作他用。
针对每级问题及类型,也会设置出不同的费用投入比例,费用投入的标准及原则如表9-11所示。
表9-11费用投入的标准及原则
等级 |
项目 |
问题 |
整改费用投入标准 |
备注 |
一级 |
推广 |
进度低于平均水平 |
以平均进度费用申请为上限 |
人员费用另计 |
产出低于预期 |
执行一次完整推广所需的平均费用 |
/ |
||
二级 |
网点 |
进度低于平均水平 |
以平均进度费用申请为限 |
人员费用另计 |
网点质量不达标 |
一个样板店装修补贴的50%为上限 |
人员费用另计 |
||
三级 |
库存 |
库存周转率低于平均水平 |
超出平均水平部分库存,库存额的1/3为上限 |
/ |
库存结构不合理 |
窗口产品进货额的20%为上限 |
/ |
||
四级 |
人员 |
技能不足 |
培训计划 |
/ |
工作态度问题 |
调岗或离职 |
/ |
在线下渠道的管理中,梳理问题市场的基本套路和路径是:区域销售不达标-查看区域年度推广费用使用进度-查看区域推广备案和结案-查看区域年度网点建设费用进度-查看区域终端建设的备案和结案-查看区域库存周转指标-查看区域库存结构指标-实地面对面人员走访。这是一个常规梳理的过程,也是一个发现问题的过程。
在整体市场环境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常规整改对于企业而言,最有价值整改的市场是处于一级问题的市场,只有强化推广标准和整改力度,才能改变销售落后的局面。
对于产出低于预期的市场推广,整改主要是建立推广标准,一次完整推广示范就够,其中推广预算中包括人员费用,所以人员费用也不需另计。而对于推广费用使用进度低于平均进度的区域,由于市场活力不足、推广助销不够,通过整改来改变推广局面,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可以使总部投出费用适当放宽。
对于终端建设进度不及平均进度的区域,整改的费用应该适当控制,因为大多整改是在下半年度开始,而终端形象每年都有不同的版本,过多增加某一年度的终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浪费。对于下半年的整改,应以保持年初计划终端建设的进度为核心,而不应以增加数量为核心,所以终端整改不宜以增加预算的方式进行调整,而应以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原计划进度。整改总费用应控制在年度装修预算范围内。
对于在库存上问题集中的区域,要予以重点关注,这也是费用投入最需要谨慎的等级。如果经销商销售不畅,且库存偏大,而推广费用和终端建设费用使用进度又正常,这时候区域市场的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要么会出现助销标准执行不到位的技能问题,要么会出现偷工减料有黑洞的态度问题。这种情况一般要进入实地面对面的了解,也就是列入第四级市场。如果是推广、终端、库存都存在问题,一般来说也是先按照前两项的标准投入费用,针对库存投入费用,其实已经是下下之策,也就是费用投入比较大的整改了。如果是经销制的问题,库存已经完成了买卖过程,实际上库存产权已经交割,企业进行整改资源投放,是战略上的,而不是责任上的。所以是否针对经销商库存进行费用的投放,首先要进行经销商终生价值的评估。
由于终生价值是对未来利益的预期,所以,当投入的费用小于预期利益的50%的时候,都可以考虑进行费用的投入。
对于人员问题的市场整改,是市场整改的最后防线。当然,这里所说的人员调整,不仅包括销售的人员调整,有时也包括经销商的调整。进行市场整改是最不愿意看到的局面,也是最迫不得已的手段。